教育筆記:讓孩子主動道歉
孩子做錯事,有時會給別人造成麻煩。如果此時只是怒氣沖沖地讓孩子說:“對不起”便完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不明確地告訴孩子他做的事到底哪里不對、為什么不對,那他今后還會在同樣的事情上做相同的錯事,并且會立刻說:“對不起”。表面上看你的教育似乎很成功,孩子的“對不起”達到了大人教育所期望的成效。其實不然,一次戶外活動時,陽陽,周周,果果在玩小拖車。果果看到周周的小拖車很漂亮自己也想玩,就過去搶周周的玩具,周周不愿意。于是,兩個人產生了爭執。在一旁的陽陽看到了,立刻跑了過去,一邊喊著:“不能搶玩具,不能搶玩具。”一邊幫助周周保護玩具。陽陽見自己的幫助沒有起到效果一著急,張起嘴巴咬在了果果的手上。如果這時教師只是讓陽陽向果果說對不起便完事,那么孩子的這個“對不起”就會成為他的“擋箭牌”,并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而果果也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這時教師的真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孩子是小班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理解能力都不強。所以老師是重要的引導者與主要分析者。首先,我們可以請三個孩子先冷靜下來,然后講講各個孩子的行為及行為造成的后果并提出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的相應對策。讓孩子理解自己的對和錯,勇于承擔責任,學會主動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