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一個夾子的風波
一、案例描述
一次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相當的高,孩子們都忙著玩教室里的各個區域活動,區域活動結束后,有小朋友發現“天使造型美發屋”少了一個漂亮的夾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亮哭紅了眼睛跑來告訴我:“鄭老師,我帶來的漂亮夾子放在“天使造型美發屋”不見了。”
我趕緊安慰他,說:“小亮,你別著急,老師一定幫你找到它。”“不哭了,你和老師好好說,到底怎么回事?”我輕聲問他。于是,他把事情經過告訴我,剛才是哪幾個小朋玩過那個區域的,使我一下確定了幾個目標。(小凱、小陳和小孔)
我正準備去找他們問一下情況時,小陳與小孔一邊拉扯一邊還在爭吵,聽到小陳對小孔說:“你亂拿別人的東西,我要告訴老師。”小孔:“誰亂拿別人的東西啊,這是我自己的。”于是,我上前去了解情況。初步確定,夾子就是小孔拿的!
第一回合:因為當時我心里比較氣憤,一下把他叫到身邊,嚴厲的質問:“說,是不是你亂拿了別人的東西?”我接著對他說,“你是亂拿別人的東西,我打110,叫警察叔叔把你抓去”。……我不停的指責他,但他就是低頭流著眼淚沒有半句話。
第二回合: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他的道德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很多時候,他的行為是率而為。五六歲的孩子,好奇心和占有欲都特別強,當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好東西時,控制不住想要得到它。于是我改變策略,好聲好氣地和他說話,講故事給他聽,詢問家庭情況。然后,轉移到主題上,師:“小孔,像別人借東西要還給別人的,而且要經他人同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他開始有所回應,但還是否認亂拿東西的事實。我覺得在孩子面前不要用“偷”這個字去定義孩子的行為,用“拿”也許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可以看出,孩子需要尊重,也是要安慰和保護。
第三回合:進一步了解情況,與其心靈溝通。我告訴他:“老師和你拉勾,保密這個事情”,“小孔是個乖孩子,只要以后一定能夠改正這個錯誤的,在老師心目中你還是最棒的,大紅花還是愿意和你交朋友的!”……通過,和小孔的交流,他也認識到錯誤,亂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之后,小孔的表現一直很棒,得到老師和小伙伴們的肯定,每次表揚他或是得到大紅花都會告訴我,我不但肯定他的表現,而且不斷鼓勵他:“你是最棒的孩子,大紅花就喜歡和你這樣的知錯就改的好孩子交朋友,只要認真做事,老是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二、分析與反思
通過這次事件的處理,我明白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老師去關心,去呵護,不是一味地去批評、去指責,而是和他進行情感的交流,教師需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既做孩子們的老師,也做孩子們的朋友。教育需要愛心,交流需要真情,情感教育引領孩子的成長,帶動教師的發展。
情感教育不但為孩子的心理發展奠定基礎,而且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促進作用。對于孩子而言,教師是他們的榜樣,孩子都喜歡聽老師的教導和指揮,所以孩子的向師性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的,那么就要求教師在與孩子談話、交流時,不但要肯定他、表揚他,而且要尊重他,要和孩子有情感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