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如何發揮幼兒成長檔案的評價作用
結合小班幼兒的發展目標,針對幼兒成長檔案,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將幼兒各個發展領域的作品及相關材料收集起來,通過對這些物品的收藏,促使家長對幼兒的學習過程進行一種客觀的反思,并嘗試參與到幼兒及主題課程的評價中來。成長檔案的建立不但能激勵幼兒積極從事各種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而且也可以將留在成長檔案里的作品作為自己階段性回顧的一個參照。
首先,充分利用小班開學前的兩天新生適應活動時間,我們將吳江幼兒園肖菊紅園長分享的“成長檔案視頻”播放給家長們看,讓他們清楚地了解應該如何來制作孩子的成長檔案,深刻地明白這本成長檔案對于孩子成長歷程的珍貴性。
其次,在平日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教師有機地將成長檔案中孩子的作品內容(例如:我的第一幅畫)安排在教學活動中,簡單、高效地完成檔案制作,并且教師及時地對于作品進行評價;教學活動中教師時刻做個有心人,緊抓孩子們趣味性高、意義珍貴的教學活動掠影,及時地將活動照片分享到班級博客中,以方便家長們選擇精彩照片布置在成長檔案中;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我們也及時地發放“主題活動評價表”,教師、幼兒、家長三者合一,詳細、準確評價孩子的點滴成長,記錄在檔案中。
最后,教師對于家長的制作效果進行有效地反饋,給予肯定與指導,并通過家長之間互相閱覽的方式取長補短,促進更多家長能夠積極、認真地制作孩子的成長檔案,充分發揮幼兒成長檔案的評價作用。
總之,通過這些具體、直觀、可操作性的評價內容,教師不但能了解幼兒在技能、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狀況,而且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并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也可以比較客觀的審視自己孩子在群體中的水平,更好的協助教師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正是由于幼兒成長檔案中分別收集了不同的照片、小制作等材料,讓幼兒從翻閱、交流中,體驗到自己的成長與變化,發現自己的能力與成績,自信心、自主性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