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不愛唱歌的小雨
在班里,我一直把獨唱當作是培養孩子膽量和訓練感的途徑之一,所以我經常點名讓某個孩子單獨唱歌。今天我讓孩子單獨唱歌時,膽大的孩子爭著想表演,相反膽小的小雨把頭垂的低低的。我知道他又在躲避表演。以前讓他表演時他總是扭扭捏捏,即便是唱了,也只能看到嘴角在動,根本聽不到聲音。每次要求他提高聲音時,他總會變得更加緊張,有時甚至停止唱歌。為了讓他得到更多的鍛煉,今天我還是讓他先唱,起初還扭捏著不愿意。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站了起來。“拇指是爸爸,爸爸拍皮球…”這一回我沒有要求小雨把聲音抬高,而是把鋼琴伴奏聲控制的更輕柔,低緩。“瞧,你的聲音能超過鋼琴了!”我微笑著對小雨說。小雨似乎感受到了鼓舞,神情也沒有先前那么緊張了,并不自覺的加大了音量“爸爸旁邊是媽媽,媽媽洗衣服…”
這次小雨的表現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他孩子也聽的格外認真。小雨不是不會唱,只是不敢表現自己。先前,我要求他大聲唱,無意中強化了他的弱點,使他更加緊張。今天我以壓低鋼琴伴奏聲的辦法讓他感到自己的歌聲能超越琴聲,從而獲得超越自我的成功體驗和信心。
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并給予適宜的支持,每個孩子都能超越自我。
孩子年齡小,思維簡單,不會考慮到行為的后果,所以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能預計到某些環境可能會引發孩子的某些行為,就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即使發生了,教師也能胸有成竹的做一些積極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