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讓孩子來幫助孩子
起床了,孩子們一個一個興奮地從被窩里攢鉆了出來,一會兒已經有五六來個孩子已經起床,在教室里喝水等待了,這時有一個小朋友喊著“老師,我倒不到水”。我們班級的飲水桶比較高,矮個子的小朋友倒水確實很困難,常會把水倒灌到袖子里。可是這時,我們那三位教師孩子熱火朝天的幫孩子們穿衣服,一次次跑過去幫孩子們去倒水也不是個好辦法。突然,一個個子比較高的小朋友從我眼前走過,何不讓個子高的孩子幫助個子矮的小朋友倒水呢?于是我請了那個個子高的孩子負責給其他孩子們倒水,他很樂意,也覺得很自豪,同時也解決了矮個子到不了水的難題。 于是,我又提出請兩個小朋友互相幫助穿外套,這時許露尹小姑娘開始活躍,她幫助好這個有去幫助哪個,頓時好像是換了一種個性,會說而有自信。平時這個小姑娘不太愛交流,所以和同伴間的交流少之又少。但是,這個小姑娘的自己能非常的強,每天起床都是她自己來穿脫衣服,從來不用老師幫忙。
平時的活動中,幼兒不僅與教師、環境產生互動關系,而且幼兒間也發生著各種互動交流。這樣的交流很多時候具有積極的性質,有益于幼兒的自我成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能夠讓孩子的長處發揮到恰到好處,會給孩子們帶來不小福澤。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們創設發揮長處的環境和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除了關注,可以不采取任何介入。因為,幼兒間由于彼此間的平等地位關系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這個過程孩子不僅能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也能讓孩子找到自信,最重要的是讓老師解放了很多的“手”,讓危險的程度大大的降低了。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既隨意又保持自己一份獨立,而且幼兒間交流所用的語言是彼此間最能理解的語言。所以我們應該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需找可以發揮孩子長處的環境和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信,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