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呵護幼兒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幼兒學習興趣的源泉,它的產生必然會使幼兒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小兔為什么會蹦蹦跳?女孩為什么會扎辮子?樹上為什么會結出果子?等等。好奇心就是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外界的事物缺乏經驗的結果,所以我們老師作為孩子的領路人,就是要讓幼兒的各個器官充分的感知周圍的世界,讓幼兒的思維得到最大的釋放,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進幼兒獨立思考和創造發展的能力。
一次戶外活動時,平時喜歡動腦筋并且有許多稀奇古怪想法的王云鑠獨自站在一旁,對著其他小朋友玩的羊角球正在自言自語地嘟囔著什么,見此情景,我悄悄地走進了他說:“你不跟小朋友玩,你的小嘴巴在說些什么?能告訴老師嗎?”“老師,我想知道羊角球里有什么?它為什么會蹦呢?”這是我倆旁邊的其他孩子聽到這些也都圍到我身邊,七嘴八舌的議論:對呀,羊角球里有什么呢?是不是也跟皮球里一樣是空氣呢?
“有彈簧,公園里的蹦蹦床就是彈簧做的,我媽媽帶我做過。”楊春雪說。
“不對,羊角球里有海綿,不信你摸一摸是不是軟軟的?”丁浩崇自信地說。
“不對,羊角球里是空氣,跟我們玩的皮球是一樣的,用打氣筒打進空氣它就會蹦,不信咱試試?”郝書銘信誓旦旦地說。
······
孩子們的爭論還在繼續,對于孩子們的爭論我想先做個旁觀者,待會用實驗來告訴孩子們答案。不一會兒,孩子們停止了爭論把目光都投向我,張張小臉上都布滿了期待,這時我認為時機一到,到了揭曉答案的時候了,于是我就對孩子們說:“既然我們都想知道為什么,那我們來做個實驗吧!”孩子們都圍了過來,我把羊角求拿過來,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尋找氣孔、發現氣孔、打開氣孔,羊角球不一會就癟了,然后讓孩子們自己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讓他們自己尋求問題的答案,只見剛才說有彈簧、海綿的小朋友都是一臉的狐疑,而在一邊的郝書銘高興地說:“我說是空氣吧!剛才吹在臉上、手上涼涼的、癢癢的就是空氣。”說到這里得意的神情溢于臉上,別的小朋友也對他偷來贊許的目光。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好奇心的重要性,要想揭開孩子們的好奇心,就要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幫助孩子們學會解決問題,才能打消孩子們的疑慮,孩子才能對知識記得深、記得牢。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平時我們認為很膚淺、很平常的事情,都會成為他們發問的主題,所以我們一定要善待孩子,善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呵護幼兒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