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你要向我道歉
當發現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時,我們時常要求一方向另一方道歉,以此平息矛盾,殊不知,一句“對不起”是不能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的。甚至有些幼兒在攻擊了他人以后還振振有詞:“我已經說了對不起,他還沒有說沒關系呢”。在覺得可笑的同時,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做才能讓幼兒理解,有些事情是會給別人帶來傷害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在給他人造成傷害時應該怎么彌補?如果自己受到傷害怎么辦? 今天發生的故事給了我一些啟示。 東東和婷婷都是小班的孩子。今天吃了午點過后,東東大聲地咳了兩聲,這一動作被婷婷發現了。婷婷聽老師說過,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她連忙繞過兩張桌子,跑過去在東東的后背上拍了幾下,東東的咳嗽并沒有停。看到東東還在咳,為了幫助他將痰咳出來,婷婷就用力地連拍了幾下。也許是拍得較重,東東誤以為婷婷在打他,就一下子站了起來,一轉身,伸出雙手掐住了婷婷的臉。婷婷大聲地說“你要向我道歉!你要向我道歉”!我聞聲趕了過去,看到令人心痛的一幕:東東的手掐著婷婷的臉,婷婷的小手垂在體側一動不動,嘴里還在喊著:“你要向我道歉!”我連忙將東東的手強行拉開。 針對這件事,我沒有立即批評東東,而是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后,將婷婷的好意分析給東東聽,教育東東對待小朋友不能這樣,如果覺得婷婷的手拍得重了,應該對她說“請你輕點,輕點”,并且還要感謝婷婷,因為她正在表達她的關心。當東東知道用手掐在婷婷臉上就象打針一樣疼時,難過地低下了頭,隨后用小手摸摸婷婷的臉,還將小嘴湊到婷婷臉上使勁吹了吹。我又告訴婷婷,在向他人表示關心時,要用語言告訴他(或她),可以大聲地說,“我來幫助你”,同時,給東東拍背時也只能輕輕地拍,否則東東會覺得很痛,以為婷婷在打他。婷婷聽了點了點頭。 看著兩個孩子相互擁抱重歸于好,我的心情卻異常沉重起來,久久不能平靜,眼前常常浮現出那張被掐紅的小臉,耳邊時時響起婷婷的那聲“你要向我道歉”。今天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來得及時,婷婷的小臉恐怕要被掐得腫起來,可憐她一番好意反被誤會,到那時,東東小朋友就是連說十聲“對不起”也無濟于事了。 幼兒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要學會與人相處、交往,學會解決各種矛盾,需要成人的不斷教育、引導。如果成人在發現他們的矛盾時,處理得不好,會使攻擊他人者因不能醒悟而繼續傷害他人,使被攻擊者時常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這都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首先我們要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行為,使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正確的判斷,引導他們明白怎樣做才不會給別人造成傷害;其次要讓幼兒學習體驗他人的情感。發生沖突光講道理,在情感上得不到觸動,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如東東掐了別人,人家覺得痛,就要讓他通過回憶打針來體驗別人的疼痛,知道別人被掐了很不舒服。同時要讓幼兒明白,當自己的所作所為傷害他人時,要有承擔責任的意識。必要時要采取一些幼兒可以接受的小小的懲戒,如啟發攻擊者將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對方,以示歉意,或者是由老師控制,不得參加某項游戲活動,不能觀看精彩的動畫片等。當別人來侵犯時,要大聲呼喊老師,而不能被動挨打;當老師不在身邊時,要學習保護自己,可以采取離對方遠點的措施。作為教師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爭取在第一時間幫助幼兒解決矛盾,避免任何一名幼兒受到傷害。最后,我們還要和家長取得聯系,就幼兒的行為在看法上達成一致,共同努力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希望今天的這一幕以后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