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域活動與幼兒發展
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它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有力手段。而區域活動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和工作性質的游戲,它是一種個別化、開放式、自主性的活動,更為幼兒所喜愛。區域活動的目標有的是游戲性的,有的可能是學習性的;有的可能是團體活動的補充和提高,有的可能是團體活動的前提和延伸……。總之,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發展水平,選擇區域、選擇材料、選擇玩伴、選擇玩法。這樣,充分發揮了幼兒交往的主動性,開拓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促進了相互間的討論、協商與合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學知識、長知識,增進了自信心和成功感。我園自開辦區域活動以來,收到了良好效果。幼兒無論在性格、知識、習慣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實現了幼兒自己天真、爛漫、執著的構想。現我把自開辦區域活動以來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幾點認識與同行們共同探討、研究。
一、根據區域活動的預期目標、要求,把好區域活動的選材關
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完善,因此,他們在活動中單憑語言交往是不行的,這就需要活動材料,有了合適得體的材料,對達到活動的目標與要求是至關重要的。我在把好材料這一關采取了以下措施:
1、依據教育目標和幼兒原有水平及班級實際情況,合理創設安排活動角。如:我班開設的“操作區——小小建筑師、美勞區——小巧手、科學區——塑料制品廠”等都是結合幼兒發展水平與班級實際情況開設的,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老師的引導下,進入本區自由隨意的活動,然后再逐步引導向達到目標方向活動。這樣,既達到了活動的目的,又提高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再如:角色區中的“娃娃家”,在小、中班,只是給幼兒準備一些簡單的材料——桌、椅、碗、盆等,讓幼兒通過游戲活動,認識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品,懂得與別人相處要有禮貌,能友好地協商角色,到了大班,可提供一些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區、活動角色,參加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如面、菜、編織等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操作,從中體驗勞動樂趣,也提高了幼兒的勞動能力。
2、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布置活動材料與內容,以長期保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所見所聞有所差別,農村孩子對動、植物較為熟悉,針對這一點,我在投放材料和設置活動內容上,尋找靈感,設置一些孩子較為感興趣的。如角色區——佳樂家超市、手工區——加工廠等。此外,我還根據季節時令的變化設置內容與材料。如春天設置表演區——小蝌蚪找媽媽、繪畫區——美麗的春天、科學區——觀察植物發芽等。所有這些,都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能發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與老師的心理同步,創造出最新、最近的發展區。
3、搜集廢舊材料,觸類旁觀,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如讓幼兒把冰棍棒、廢盒子、瓶子、種皮、方便袋等帶到幼兒園作活動材料,這樣他們就不隨便仍滿地,而且,既節省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
二、開展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皮亞杰認為:幼兒智慧產生于動作、產生于活動的操作,而區域活動正符合幼兒的這一特點。
幼兒在行動中所學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才是真正的困難,而區域活動也體現了這一點,體現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如我們開辦的十子活動中的“瓶子活動”,幼兒要連續做1——5個系列活動,有的幼兒能夠獨立完成,有的幼兒需要別人幫助,這就體現了與人合作的精神。在回答瓶子的特點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如瓶子是塑料做成的、白顏色的、裝東西用的,肚子大、口小等。用塑料瓶子做玩具——花、小船等,活動中有較大難度,這就需要幼兒去克服困難,同時,還培養了幼兒的操作能力。用瓶子在戶外做“曲線跑”的活動,鍛煉了幼兒的身體。再如給幼兒十個大小不一的瓶子拿去蓋,老師說:“今天真冷,我們給瓶子戴上帽子吧!”幼兒邊觀察邊操作,一個個給瓶子戴上帽子,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又向幼兒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總之,各種活動體現了區域活動的綜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