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反思:春雨(通用2篇)
活動反思:春雨 篇1
本節是一堂語言活動課,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兒歌,跟老師一起學習兒歌,感受春天里各種植物的變化。課前,在幼兒午間散步活動中會引導幼兒去尋找春天,去發現嫩綠的小草、樹上找找小芽、陽光下感受春天氣候的變化。同時在晨間談話中與孩子一起孩子興致勃勃地談論著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吃到的、感受到的……以此來加強孩子對春天的感受,豐富孩子的相關經驗。 教學過程中我準備了春天的背景掛圖,讓幼兒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導入本節課的主題。而后以掛圖為背景我把詩歌編成了故事,讓幼兒對詩歌內容有初步了解。環節三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少數幼兒能說出詩歌中的植物如:“種子、梨樹”等等。在接下來學習詩歌的環節中我根據詩歌內容準備了一些圖片。它不僅可以使幼兒較快地理解詩歌,同時也讓孩子對詩歌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在語言活動中利用形象的圖譜進行教學,符合了孩子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學習特點,圖譜這樣的視覺材料可以把語言材料簡單化、形象化,使活動變得生動、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最后讓幼兒看著圖片把詩歌完整地朗誦了一遍,再讓幼兒來扮演詩歌里“發芽的種子、開花的梨樹”整個活動在愉悅的氣氛中結束了。 不足的地方:提問不夠精簡,語言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多說。在朗誦環節可以加入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學習兒歌。部分幼兒沒能很好的掌握兒歌內容。在日常飯后散步或餐前活動中可以帶領幼兒一起朗誦兒歌,幫助沒掌握的幼兒加強記憶。
活動反思:春雨 篇2
春雨這個自然現象在春天的時候非常常見,把這節課放在這個時候上也再合適不過了。從談話的過程來看,小朋友對春雨的了解并不是非常多。為了順利地完成這節教學活動,我先在晨間談話時,向幼兒大概地介紹了一下春雨,小朋友也有了一點了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了解春雨與植物生長的關系所在,以及詩句重復的特點。在活動中,我把主要的過程放在了讓幼兒仿編的環節,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小朋友說:小樹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也有小朋友說:‘果樹說‘下吧,下吧,我要結果。’從仿編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小朋友對本次活動的重點掌握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這首詩歌總體來說還是是非常容易學的,因為句式比較簡單,兒歌的內容也較擬人化。為了讓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記住兒歌內容,我還加上了一些表演動作,小朋友也學得非常認真。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存在以下幾個不足之處,仍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多加注意。
1.個別小朋友的積極性并不是非常高,也不愿意開動小腦筋。這群小朋友需用要老師更多的關注,我們可以拋一些簡單的問題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2.還是很大部分小朋友對仿編詩歌的句式特點不是很了解,導致仿編出來的句子不完整。這個雖然是本節課的難點,但整個活動中,我也只是略微的提了一下,并沒有深入,才導致了后來小朋友在仿編中出現的問題。
3.對于詩歌的表演來說,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能很大方地投入到其中來。但整個活動小朋友的注意力只集中了大概十五分鐘,就開始有講話的現象,也是我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