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大班下(通用2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大班下 篇1
例一
本節課我用了一只活烏龜引入,因為幼兒們都有一顆喜愛小動物的心。讓幼兒們回椅子上的時候,幼兒們都流露出戀戀不舍的目光,在我講故事的時候,還是會有幼兒往前看小烏龜爬到哪去了。在我偷偷想把小烏龜藏起來的時候,還是被一個幼兒發現了,我向他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他沒有說出來。等幼兒們發現小烏龜沒的時候,都很著急的想去找,我告訴幼兒們小烏龜會安全的爬回到深林的,但幼兒們還是有點不放心。這節課結束以后,還會有幼兒問我小烏龜的安全,這證明幼兒們的心有多么純真善良。
活動結束后,幼兒們對小烏龜的關心,讓我感覺到自己做的不對,不應該把小烏龜藏起來,不應該欺騙幼兒。班里有個幼兒還知道我撒謊了,這對幼兒也是一種不良的影響。經過我的思考以后,我決定向幼兒們道歉,讓幼兒能原諒我的錯誤。
例二
【活動目標】
1、為朋友遇到的困難想辦法。
2、了解寫信常識,嘗試給朋友寫信。
【活動準備】
1、《寄給蛤蟆的信》圖畫書,教學課件(PPT)。
2、漢字卡片:快樂、難過、高興、傷心。
3、一個大信封(上面寫好收件人郵編、地址、姓名和發件人姓名、地址、郵編)一封信(大一點,可以圖夾文的方式)。
4、空信封、各式信紙人手一份,水筆。
5、各種常見漢字卡片若干,如我、你、朋友、幼兒園,等等(可以方便孩子選擇、粘貼到自己的信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信封,故事導入。
(出示大信封)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你收到過信嗎?誰寫給你的?寫的什么內容?
師:有一只蛤蟆,他從來沒收到過信,所以他并不快樂。(出示第2面)
二、欣賞理解,學學對話。
1、出示第3~5面:
一誰來了?他們說了什么?蛤蟆是怎么說的?青蛙又是怎么回答的?
一(出示漢字卡片“難過”)你有難過的時候嗎?當碰到不開心的事時,我們會難過,這是一種心情。你還有不一樣的心情嗎?(根據孩子的回答,分別出示漢字卡片“高興、傷心”等)
一當看到蛤蟆難過時,青蛙采用了陪伴他的辦法。當你的朋友不快樂時,你們會用什么辦法?
2、出示第6面:
一青蛙回家了,他是把蛤蟆扔下不管了嗎?猜猜他會去干什么?
一如果你是青蛙,你會怎么做,才能讓蛤蟆快樂起來呢?
3、出示第7~11面:
一青蛙做了一件什么事?
一猜猜他會寫些什么?
一(出示信)這就是青蛙寫給蛤蟆的信,你能看得懂嗎?
一青蛙對蛤蟆說了什么?收到這樣的信,蛤蟆的心情會怎樣?
小結:原來,當朋友不快樂時,寫信跟他說些開心的事情、好聽的話,他就不會難過了。
三、嘗試寫信,大膽表現。
一你最想寫信給誰?
一信怎么寫呢?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寫什么?(結合信上的內容,了解信的基本結構)
一信寫在哪里?這就是信紙,有各種各樣的信紙,你可以選擇自己和收信的朋友都喜歡的信紙。(欣賞各種信紙)
一給你的朋友寫封信吧。你可以像青蛙寫給蛤蟆的信一樣,里還有好多字,你可以選擇合適的字粘貼到你的信上。
一信寫好了,可以將信封也寫好。如果不知道朋友的地址,朋友;也可以回家讓爸爸媽媽幫忙完成。
四、欣賞故事,想象表達。
出示第12面~結尾:
一蛤蟆會收到青蛙的信嗎?
一蛤蟆收到信后,感覺怎么樣?
一猜猜朋友收到你的信,會感覺怎樣?
小結:經常在一起或不在一起的朋友、家人,互相寫一封信,說說心里話,可以讓大家都快樂起來!寫信真好!
【活動反思】
故事里的青蛙看到好朋友為等不到信而難過時,及時地坐在了他的身旁,一起陪朋友等信。除此外,青蛙還回家寫了一封信,準備寄給蛤蟆,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雖然信比預期的時間來得晚,但是,當看到蛤蟆歡樂的笑顏時,青蛙自己也樂開了花。從中我們也感受到寫信對友情的重要性。
幼兒園教學反思大班下 篇2
篇一
《癢一癢》活動目標為: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圍繞活動,我準備了雞毛、棉花、毛筆等材料,供幼兒進行探索。
因此在探索前,我與幼兒進行小游戲互動,我用干凈、干燥的毛筆輕輕撓撓孩子們的手心,他們發出了咯咯咯的笑聲,有的干脆邊笑邊縮手,快樂的笑聲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之后我請幼兒到桌旁去擺弄材料,通過讓自己癢一癢的方式,孩子們探索發現了雞毛會讓我們的臉癢癢的,脖子癢癢的,手心癢癢的,棉花有一點點癢,接著我讓幼兒思考“除了臉、手心、脖子會癢癢,我們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特別怕癢的?”我們邊討論邊做試驗,發現了胳肢窩、腳底、耳朵后、臉上、腰等地方,并用筆記錄下來,接著我又讓幼兒思考“除了這些材料能讓我們發癢外,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覺得什么材料、什么動作會讓你癢癢的?”孩子們積極動腦,大膽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癢”的情景,磊磊小朋友說:“在夏天的時候,穿著涼鞋走在草地上,草尖觸到腳底癢癢的。”嵐嵐立刻就說:“蟲子爬在我們身上也癢癢的。”璇璇就說:“螞蟻在我們手上或腳上爬的時候也癢癢的。”成成說:“羊毛會讓我癢癢的。”輝輝說:“眼睫毛有時也會讓我們癢癢的。”晨晨還說:“蚊子咬了后皮膚上出現的腫塊也令我癢癢的。”“對著人家脖子哈氣、貼著別人的耳朵說悄悄話、咬耳朵話,或用手撓一撓”等。
孩子們在積極的動腦回答與游戲的嘗試中得到了釋放,非常開心。
篇二
在上完了第一節研討課后緊接著周三就開始了我的第二次活動。對于第二次活動我的心里比第一次有了多一點的把握,有底了。因為通過第一的活動,我自己和姐妹們都找到了不足的地方,還提出了不少的建議,我又一次通過思考,準備音樂,修改教案,力求整個活動更加飽滿,自己對這個活動的環節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掌握;還有這次的活動是自己班里的孩子參加,讓我更加的有把握。整個活動下來,一個一個的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幼兒在活動中始終很投入,雖然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話筒不能用,音樂有點輕,老鷹出來較早等,但總的來說,姐妹們給我的評價是第二次的活動比第一次進步了許多,我心里真的是很高興的,上課雖然累,但我卻獲得了進步,此時,真是有累并快樂著的感覺。
雖然是有進步了,但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姐妹們幫我提出,我也意識到了。在音樂的準備方面,我只是簡單的考慮到一段慢一段快,那當幼兒在練習完快飛的時候,情緒就非常激動,這時我在要收攏來顯的很困難,如果把音樂換成慢——快——慢的三段體音樂,那么就會很自然的將幼兒在快的情緒中拉回來,對幼兒的運動強度來說也是從低到高在減弱,這樣比較科學。還有就是在第四個游戲環節,要達成的目標是幼兒的合作游戲的能力,本來我的設想是想飛到地面上休息一下再老鷹出來,然后我再提醒幼兒老鷹來了,讓大家趕快變成大鳥抵抗老鷹。但是由于音樂有點輕聽不到,然后老鷹又提前出來了,由于事先沒有提醒好,孩子一看到老鷹來了就本能的四散逃竄,(不過我還是欣喜的看到一些孩子主動的變成了大鳥)當我想提醒幼兒要變成大鳥的時候由于沒有話筒孩子們根本就聽不到我的話了,在這里,游戲的合作性就沒有體現出來,活動的合作性目標的達成度就不高。本來我心里有點想法,想都是由于老鷹出來早了,事后經姐妹的提醒,我也意識到如按我那樣的設計,停下來休息的話,會讓孩子的激情減退了,反而效果會不好,老鷹還是在這個時候出來正好。因為我在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在游戲前的提醒就疏忽了,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沒能合作好……
通過這樣的研討活動,不斷的磨課,使我收獲很多。要上好一個健康活動,必須要具備很多的素質,首先,教師需要更多的激情投入,來帶動幼兒;其次,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所講述的語言要吸引幼兒,那么活動也就可能成功了一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孩子的特點設計好整個活動的環節,做到內容飽滿,環節緊湊。健康活動還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就是孩子的運動量,怎樣合理的使孩子的運動量從弱到強再慢慢減弱。
任何一個活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種,只要我們不斷的研討,就會取得成功,所以讓我們踴躍的去參加組內的研討活動吧,祝愿大家都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