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精選7篇)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1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引導孩子運用多種繪畫工具、材料進行裝飾領帶”,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首先,在材料的準備上,我選用了孩子平時接觸較多材料:彩紙和范畫。然而,當孩子把自己設計的領帶展現給大家看的時候,我發現很多的孩子在裝飾的時候只用了簡單的黏貼圓點點裝飾,整個畫面顯得比較單一。
反思本次活動的不足,我覺得孩子們可能受我的范例影響,雖然我的范例中也增加了“線條、色塊”等,孩子們先入為主,思維有所局限;在觀察指導的過程中,我發現當個別的孩子完成作品的時候,其他的孩子顯得有些急,在畫面上匆匆點畫,也影響了作品的效果。
于是,在課后的區角游戲中,我有意識提供不同的范例作品,讓孩子學會欣賞。如斑馬線黑白畫領帶,看起來酷酷的而且又容易繪畫;還有幾何圖形裝飾,提供圓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圖形;水粉點彩領帶……不僅給孩子以視覺上的美感,也給他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參考。由于是區域中的個體活動,便于老師的個別指導,針對與集體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我有目的地引導一部分孩子參與到這一區域,幫助他們在繪畫的同時體驗為爸爸設計領帶的快樂。當幼兒完成了作品后,有幾個孩子會問我:“老師,我能不能把領帶送給爸爸呀?”于是,我允許了孩子的要求,也期待著通過這條小小的領帶來家深孩子與爸爸之間的情感!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2
設計意圖:
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是一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也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戲。在一個家庭中媽媽和爸爸是相輔相成的,為了強化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積極影響,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選擇多種圖案來裝飾爸爸的領帶,選擇多種材料,運用繪畫、剪貼、拓印等方式設計領帶。
2.了解爸爸的服飾特點,喜歡爸爸,會主動關心爸爸。
3.體驗給爸爸制作禮物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能選擇多種作畫工具裝飾爸爸的領帶。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一條爸爸用過的領帶,布置“領帶展覽會”。
2.水彩筆、油畫棒、彩紙、膠水、拓印工具、簡單的花紋圖案。
3.幻燈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發幼兒對領帶的興趣。
1.出示領帶,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呀?(領帶)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戴領帶的叔叔精不精神,帥不帥啊?
小朋友的家里誰喜歡戴領帶啊?(爸爸)哦,爸爸喜歡戴領帶啊。戴領帶的爸爸看起來很精神,還很帥。
2.領帶有很多種,老師今天也收集了很多領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領帶圖片,老師帶領幼兒逐條欣賞領帶,并向幼兒講解領帶的樣式。
3.看了這么多的領帶,我們知道了領帶有很多種,每一條領帶的花紋和樣式都不同,那小朋友喜歡哪一條呢?想不想自己也動手設計一條漂亮的領帶送給自己的爸爸呢?
二、出示老師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領帶,并告訴幼兒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起幼兒自己制作領帶的欲望。
1.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材料,我們可以用水彩筆、油畫棒給爸爸畫一條領帶,還可以用好看的彩紙給爸爸黏貼出一條領帶,更可以用拓印的方法給爸爸設計一條領帶。
2.幼兒自主選擇設計領帶的方法,老師平衡一下各組孩子的數量。
三、畫一畫,粘一粘,印一印,引導幼兒設計出自己的領帶,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
幼兒自己動手設計領帶,老師巡回指導提示。
四、教師、幼兒一起展示作品,并評價。
小結:小朋友設計的領帶都非常漂亮,馬上就要過父親節了,我們一起把領帶送給自己的爸爸,作為父親節的禮物好嗎?
提問小朋友,送給爸爸禮物時,準備對爸爸說些什么呢?
活動延伸:
下午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領帶帶回家,親手送給自己的爸爸,并親手用雙面膠黏貼在爸爸的領口處,體驗成功的喜悅,表達對爸爸的愛意。
課后反思:
領帶是男性特有的裝飾品,裝飾領帶的活動可以使幼兒熟悉爸爸的衣飾特點,從而更加留意、關心自己的爸爸。然而,由于工作環境的限制,現在的爸爸很少戴領帶,孩子們對領帶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活動的第一個環節讓孩子們喜歡領帶,第二個環節才是我為爸爸做領帶,第三個環節就是我為爸爸帶領帶。
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孩子們信心滿滿的為爸爸設計領帶。這個環節遵循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引導幼兒用涂一涂、畫一畫、撕一撕、貼一貼、印一印的方式裝飾領帶。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材料準備上,我選用了孩子平時接觸較多的材料:彩紙、油畫棒和范畫。然而,當孩子們把自己設計的領帶展現給大家看的時候,我發現很多的孩子在裝飾的時候只用了簡單的粘貼裝飾,整個畫面顯得比較單一。有部分幼兒還把顏色涂到了領帶之外,也有部分幼兒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品。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用毛線粘貼組合成一幅畫,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2.通過毛線貼畫的練習,培養學生認識不同的畫面表現形式。
3.通過粘貼毛線,培養耐心細致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用毛線表現圖形,表現有疏密、流暢的線條。
課前準備:
學生:一些不同顏色的毛線、剪刀、膠水等
教師:學生作品、毛線等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毛線是從哪里來的?毛線有什么作用?請同學們取出一根毛線,在桌子上隨意造型。
思考:你在做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毛線就像一支神奇的筆,可以拼出很多很多的形狀。今天我們就用毛線設計圖案。
板書:毛線繞繞
二、欣賞毛線制作的圖片,同桌互相討論:這些作品有什么特點,是怎樣做出來的?
A.毛線有的`卷,有的繞,有的直,有的彎;
B.毛線有的疏,有的密;
C.有的是各種材料和毛線相結合做出來的;
D.有的是立體的,有的是平面的。
發展階段
師點明制作要點:
A.用各種方法表現造型
B.粘貼是要耐心細致
C.注意毛線的顏色搭配
三、出示多色毛線畫作品
提問:這一幅畫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色彩絢麗,五顏六色,更象用彩色粉筆作畫。
講解制作方法,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實物投影)
(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好的構思,作業展評。)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4
實錄與描述: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設定為:會用簡單的線條和圖案裝飾爸爸的領帶.活動開始環節,我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爸爸的領帶是什么樣的?幼兒的發言還是比較積極的,有的說:爸爸的領帶上有愛心;有的說:是彩色的;還有的說:上面有一條一條的……。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我隨即出示了幾張范畫,讓幼兒進行觀察,幼兒被幾張范畫所吸引,這樣一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通過欣賞,讓幼兒感受領帶上的圖案、線條、顏色等,為接下來的創作奠定基礎.在簡單的提出要求后,請幼兒在各自的“領帶”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認為漂亮的東西,有的幼兒畫了一條條線,并把領帶涂成七彩色,有的幼兒畫滿了彩色的毛線球,還有的幼兒則將領帶涂上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大部分幼兒都是模仿老師的范例,缺乏創造力.這也是小班幼兒的特點.
情況分析:在設計領帶時,我開始想在領帶上畫上不同的圖案,讓幼兒用涂色來裝飾領帶,但這樣一來,幼兒的主體性不能充分體現出來,于是,我就提供了領帶的輪廓, 啟發幼兒開動小腦筋,想辦法來裝飾爸爸的領帶,并說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領帶。請幼兒在各自的“領帶”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認為漂亮的東西,大部分幼兒只是模仿,有的幼兒則是隨意的亂涂亂畫, 可能以往的美術活動都以幼兒涂色為主,這次讓幼兒自己在圖案來裝飾可能會稍有難度.
反思與措施:在本次中,對于”領帶” 小朋友可能不是特別熟悉,所以在活動中,我組織幼兒進行了欣賞活動,自備幾條花色不同的領帶范畫讓小朋友有充分的視覺享受。另外在觀察中,能進行結構性的分析,讓幼兒感受領帶上的圖案,線條及顏色特點。通過本次活動一方面認識了領帶,另一方面學習了構圖涂色,同時積累了幼兒對色彩感知欲。雖然有些幼兒的作品在我們眼里看來,線條畫得并不流暢,涂色并不均勻,但幼兒覺得自己的作品是很成功,顯得很快樂,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5
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爸爸媽媽便是孩子依靠的大樹。在與孩子平時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他們都比較偏愛喜歡媽媽,很多孩子更愿意和老師提與媽媽有關的事情。對于爸爸在很多家庭里與孩子的關系都沒有那么親密,或許是由于爸爸本身的陽剛之氣不懂得與孩子交流與相處使和孩子的距離拉遠了,還有的孩子由于曾經受到過爸爸的打罵而對爸爸產生的排斥的情感。
本次小班主題中安排了《親親一家人》的主題,在主題活動中更加了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自己的家人,更加懂得關系、愛戴自己的家人。難能可貴的是在主題活動中更加突出孩子對爸爸的了解,有《我的爸爸》和《爸爸的領帶》兩次關于爸爸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更加關注自己的爸爸,更加體諒自己的爸爸。
在活動《爸爸的領帶》中,考慮到是小班的孩子每次上課的時間比較緊,所以我安排了兩次課時,在第一課時時主要目標是讓孩子知道什么是領帶,領帶的由來,領帶的搭配以及佩戴,并讓孩子了解一些領帶的圖案以及樣式。在第二課時時主要是讓孩子在了解了領帶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裝飾。
在第一課時時,我帶了一條領帶提問這是什么,孩子們都回答不上來,有的孩子說是圍巾,有的說是繩子,有的說我爸爸有的,但不知道是什么。在活動中我還介紹了領帶的由來,并給孩子介紹欣賞了領帶的搭配和領帶的各種圖案的圖片,孩子們都看的很認真,最后也讓部分孩子試戴了我帶來的領帶,體驗了一回做“爸爸”的感覺。
在第二課時時,先讓他們回顧了一下領帶的圖片,重點看了領帶的花紋和樣式。在看完后,請孩子們給自己的爸爸送一條自己裝飾的領帶。裝飾前我給孩子們示范畫了一下,但結果孩子們很多都跟著我的開始裝飾,把孩子們的思維固定了。在放學前我讓孩子們把領帶回家送給爸爸,以此增加孩子與爸爸之間的感情交流。
本次活動孩子基本都能達成設定的活動目標,在內容安排上,在美術活動前先給孩子安排介紹了領帶的各種知識感覺還是有必要的,雖然他們還不知道襯衫,西裝是什么,但孩子多少會有個印象。在第二課時時為孩子們準備的裝飾材料還不夠豐富,可以提供各種彩紙,水彩顏料,紐扣,樹葉等各種裝飾材料。在幼兒自己裝飾前教師的示范畫限制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教師可以提供繪畫的素材而不是示范畫。
父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父親教給孩子的是一種氣概,一種灑脫,一種處世的原則。因此在今后活動中要讓更多的爸爸參與其中。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繪畫正面和側面動態人物。
2、學會合理安排構圖。
3、在繪畫過程中感受班級團結友好的氛圍,萌發熱愛班級、熱愛同伴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小朋友書:美工》
2、班級集體照
活動過程:
1、引題:看照片回憶班級過生日的有趣的事。
教師出示照片引導幼兒討論:這天是誰的生日?你們當時是這樣給他過生日的?你們當時的樣子表演一下吧?請說說當時的心情。
2、出示范畫觀察人物的動態,分析畫面構成。
A、觀察人物動態。
正面唱歌的人是這么樣的?側面跳舞的人是怎么樣的?
B、引導幼兒觀察生日會中人物的服飾,表演細節,人體的四肢,關節部位的變化。
C、思考能烘托氣氛背景。
畫面中除了有慶祝生日會人物,添畫上什么更能表現過生日的高興心情呢?
D、合理布局主體與背景關系。
哪些應該畫的大?哪些畫的小?哪些在前面?哪些在后面?有很多東西要畫,畫不下怎么辦?
3、幼兒使用《美工》"有趣的事"進行作畫。
先在畫面中心位置畫出主要人物,表現正面或側面動態。
添加人物的節日服飾和愉快的表情。
添加表現生日會熱烈的背景,如蛋糕,彩帶,音樂等。
大膽用色彩烘托畫面氣氛。
4、相互欣賞與講述。
教師引導幼兒重點從人物動態,細節表現,節日氣氛的表達等方面相互欣賞。
小班美術《爸爸的領帶》活動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敏銳、細致的觀察力
2、根據觀察的細節畫出同伴
3、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藝術家的兒子保羅》
紙、筆
活動過程:
一、名畫欣賞請幼兒欣賞畢加索作品《藝術家的兒子保羅》,提問:
小朋友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他騎著什么動物?動物身上有什么佩劍?
動物身上柔軟的毛怎么畫出來?
二、畫一畫我的朋友
1、請幼兒選擇一位好朋友,仔細觀察對方,畫下他的樣子,并請老師寫上好朋友的名字。
2、針對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適當的增加難度,畫好朋友吃飯、跑步、玩游戲時的樣子。
三、好朋友大展覽將幼兒的好朋友畫像布置成“好朋友大展覽”,組織幼兒互相欣賞,猜猜畫上的人是誰,他在干什么。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說出好朋友的外形特點,如大大的眼睛,有條小辮子等。在繪畫前,我要求幼兒先確定眼睛的位置,然后再畫上嘴巴、鼻子、耳朵,女孩子的話還可以畫睫毛等等。所以繪畫時,大部分幼兒都能根據要求來畫,所以效果不錯。個別幼兒還需區域游戲時重點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