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小熊醒來吧》教學反思(精選2篇)
語言活動《小熊醒來吧》教學反思 篇1
《小熊醒來吧》這次語言活動,我把重點放在學習故事中的語言,感受小熊和媽 媽之間的情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采取了以下的方式:
1.創設氛圍。
我以游戲的方式導入,請幼兒邀請小熊來玩,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了起來,孩子們全神貫注的找小熊,然后播放呼嚕聲,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了,主動性提高了。
2.借助動物朋友。
孩子們喜歡動物,動物是孩子們親密的朋友,故事中小動物帶著叫聲或走路的聲音出場,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模仿動物的叫聲和走路聲,故事中反復地出現各種動物的叫聲,可是小熊沒聽見。孩子們在自然沒有壓力的情境下學習了故事中的語言。
3.游戲的魅力。
講完故事后,我又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聽故事,老師扮熊媽 媽,孩子扮小熊,中間我播放音樂搖籃曲,讓孩子靜靜地趴在桌上聽故事的發展。當到最后一段時,媽 媽輕輕地說:“小熊醒來吧!”小熊就伸一伸懶腰說:“媽 媽,我睡得多香啊!”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孩子最喜愛的環節。
這是一則短小的故事,內容簡單,但是蘊涵著的親情卻是巨大的,讓人感動,讓我們覺得媽 媽對孩子的愛是無法用任何事物來代替的。
語言活動《小熊醒來吧》教學反思 篇2
這個活動是通過《小熊醒來吧》的故事,引導幼兒來感受親子間活動的樂趣,并且樂意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叫聲,學說象聲詞,感知聲音的豐富性。在一開始我以談話來引出故事,我問幼兒每天早上是誰把你叫醒的?幼兒的反應非常積極,非常樂意告訴老師,早上是誰叫他們起床的。有的寶寶說自己的奶奶這樣叫醒她:寶貝起床啦。有的寶寶說自己的媽媽這樣叫醒她:快起床啦,要上幼兒園啦,有的寶寶說自己的爸爸這樣叫醒她:快起來,來不及啦,太陽曬屁股了。有的寶寶說自己的外婆這樣叫醒她:6點半了,快點起床吃點心,上學要遲到了。然后,我出示圖片,請幼兒看看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幼兒首先觀察到的是躺在床上睡著的小動物。于是我拿出了準備好的小熊,告訴幼兒,這個是一只睡著了的小熊,讓我們一起來把它叫醒好嗎?所有的幼兒都積極的出謀劃策,想要把小熊叫醒,有的說在它耳邊大聲的叫它起床,有的說把它推醒等等。這些回答都來自于幼兒的日常經驗。接下來我就請他們好好的聽聽這個故事,看看小熊最后到底有沒有醒過來。我講述故事一遍以后,請幼兒回答故事里的小熊剛開始有沒有醒過來,誰叫它起床了,最后有沒有醒過來?是誰叫它醒來的?因為有了之前的鋪墊,所以幼兒都非常認真的聽了故事,也因此這兩個問題幼兒很容易就回答了出來。在故事中孩子們感受熊媽媽輕輕地把小熊叫起來,愛小熊的情感,體現了親子之間的情感。這種是無法替代的。在問到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時,孩子們對于動物們發出來的象聲詞非常的感興趣,并進行了模仿。結合掛圖欣賞故事,能夠幫助幼兒更加快的理解故事內容。在看圖的過程中,我讓幼兒自己來指出,圖上面哪一只是熊媽媽,哪一只是小熊,熊媽媽起床了在干什么?通過這個提問,我延伸了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聯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媽媽每天早上要起來做些什么,而當媽媽在做這些事時,寶寶在干什么,從而讓幼兒知道媽媽的辛苦工作,知道父母很辛苦,知道愛自己的父母。
最后一個環節是角色扮演,請幼兒來表演角色的內容,請幼兒想想還由我來提示幼兒模仿各種動物走路的樣子以及走路的動作,我請了一些幼兒分別上臺來扮演小鳥,公雞,小狗等,請余下的所有幼兒扮演睡著的小熊,自己來扮演熊媽媽。在臺上扮演角色的幼兒,根據老師的提示語做出各種形象可愛的動物,在老師熊媽媽的輕輕呼喚聲中熊寶寶們醒來了。
在活動中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家人是如何叫醒自己的,有的很大聲,有的是輕輕的。。。雖然是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簡短的話語。
但是在此間卻流露出濃濃的親子之情。孩子們每天在家人的叫喚聲中開始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