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課后反思(通用2篇)
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課后反思 篇1
這是新小班孩子們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二周,剛剛稍停住哭鬧的他們,已經(jīng)能正常的進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孩子們在家中可謂是家中的寶貝,身邊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圍繞,“生活”一直圍繞著他們在轉(zhuǎn)。所以大多數(shù)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那是相當大的,從小在親人身邊,有任何事情都有親人的幫助,這樣漸漸長大但是還是喜歡在爸爸媽媽身邊,不愿意去和別的小朋友有交際,不愿意去自己找朋友,導(dǎo)致現(xiàn)在的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從此原因入手,我開展了《小兔找朋友》這個教學(xué)活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小兔白白每天整天的跟著媽媽,導(dǎo)致她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天,媽媽給了白白一個娃娃,叫她帶著自己的娃娃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見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時分別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這時的小白兔都答應(yīng)了,于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別送給小白兔一根胡蘿卜和一棵青草,白白還和他們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興,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訴了媽媽,好開心啊,她找到了朋友。
這個故事簡單,但是內(nèi)容很明確,我們班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導(dǎo)下都可以回答出小兔開始沒有朋友的原因:那是因為小兔整天跟著媽媽,后來小兔出去找朋友了,小兔很大方的將自己手上的娃娃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有了朋友,在和朋友們開心的玩耍下,這時的小兔才感覺到有朋友的快樂。在我們班依賴家長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還有很多,和他們講了這個故事以后,我告訴他們朋友之間要互相玩,如果你能把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的話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每天一個人玩,什么玩具都不愿意分享的話,你會始終找不到朋友的。這節(jié)活動課上完以后,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就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會一起來玩,很搶手的玩具也是沒有再去爭奪的孩子了。有幾個孩子還跟我說,他要拿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聽到以后很欣慰,很開心。我覺得孩子們其實都很懂道理,都知道對錯好壞,只要我們老師好好引導(dǎo),孩子肯定能變得很棒。
小班語言《小兔找朋友》課后反思 篇2
《小兔找朋友》的故事中主要講了小兔整天跟著媽媽,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天,媽媽給了小兔一個娃娃,叫小兔自己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見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時分別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這時的小白兔都答應(yīng)了,于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別送給小白兔一根胡蘿卜和一棵青草,白白還和他們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興,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訴了媽媽,好開心。。
在這個語言活動中,幼兒對人物、事件的認識清晰,能簡單地學(xué)說故事中的對話,多數(shù)幼兒達到了教師預(yù)設(shè)的目標;顒又校變簜 別回答老師的提問不夠大膽,集體回答比較好,以后將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孩子舉手發(fā)言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
由于我班的孩子大部分沒有上過小小班等集體生活,所以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以自我為中心,在與同伴的相處與交往中常常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發(fā)生矛盾。通過這個簡短但內(nèi)容明確的一個故事,讓孩子們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玩,要友好相處,有了玩具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快樂!
另外,也發(fā)現(xiàn)幼兒的傾聽習(xí)慣不太好,故事對他們有吸引力,到了教師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孩子就不注意聽了。怎樣在活動中時刻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并且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xí)慣是值得我認真思考,并在各種活動中滲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