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深思的“助人為樂”
雷鋒,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把雷鋒作為榜樣,把雷鋒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教育孩子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家庭中的大小事情往往以孩子為軸心,忙得不亦樂乎,孩子缺乏關心他人的意識,只知“自我”,這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們在日常活動中,通過故事、情景表演、家園共育等方式,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這種思想美德灌輸?shù)胶⒆铀枷牒托袆又腥ァ?/p>
星期一早上,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來了,并且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桌面玩具開始玩起來。只見思思小朋友嘴抿著笑來到我身邊。我問她:“什么事啊,這么高興?”她不好意思的說:“我剛才和媽媽幫助了一位老奶奶,呵呵!”原來,在我們幼兒園附近有個大轉盤,平時車不是很多,今天有點霧,一位賣菜的老奶奶騎著三輪車與一輛小車撞了,小車跑了,老奶奶與車一起被撞倒在地,車上的菜掉得滿地都是,老奶奶腰閃了,坐在地上。剛好思思媽媽開車從那經(jīng)過,趕緊把車停在路邊,和思思一起下車,幫老奶奶撿起菜來。很快附近送小朋友入園的人也加入了進來,有的扶起老奶奶還打電話報警了,有的幫忙撿菜,撿完之后再來幼兒園的。我表揚了她,還對其他小朋友說“你們要向思思小朋友學習,她在老奶奶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了她。”剛說完,圓圓來了,也走到我身邊說:“老師,我剛才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還看到思思在幫老奶奶撿菜呢!”我說:“那你有沒有幫老奶奶撿菜呢?”她頓時紅了臉,說:“我本來要去的,但是我姥姥說不要去幫忙,不然老奶奶會說是我們把她給撞到的。”我聽完后一片茫然,無言以對。孩子,我不知道該說你姥姥的想法是對還是錯。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提出:“培養(yǎng)幼兒樂于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有同情心,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良好情感。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孩子明白,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習慣的培養(yǎng),不然長期以往會對父母、對身邊的伙伴、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情感冷漠,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關愛社會。我對圓圓說:“圓圓,姥姥是愛你的,可能她還不清楚老奶奶是怎么摔倒的,那你下次遇到這種事情,你會幫老奶奶嗎?”她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我趁熱打鐵:“你可以先幫她撿菜,再請大人幫忙打電話報警,相信老奶奶會很感謝你對她的幫助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善于同情體貼別人、處處為別人著想、熱情的幫助別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奠定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
社會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多面體,社會中不健康的一面也確實讓家長不知怎樣對幼兒進行教育,但不應該成為孩子積極健康人生觀教育的絆腳石。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經(jīng)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但更應該讓孩子學會去思考,去體驗。圓圓在這件事上已經(jīng)開始自己去思考,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從正確的角度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在助人為樂中享受到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