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小花籽找快樂》
首先感謝張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活動,《小花籽找快樂》是一個經典的語言故事,其中富有生動、擬人化的語言,又隱藏著美好的情感體驗,即:幫助他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家都是在萬眾寵愛的生活中成長著,很少有這樣的情感體驗,所以張老師根據孩子當今的生活情況,選擇此活動內容是很恰當也是很有教育必要的。這也是我們在選材過程中值得學習的地方。 再來看活動的目標,張老師的目標制定也很到位,體現了目標定位中的全面性、具體性、適宜性。首先是全面性,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張老師顧全了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的培養,即:“理解故事的內容”是知識的豐富;“能用語言清楚表達尋找經過”是孩子技能的培養,“懂得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是孩子快樂情感的又一提升。其次是具體性,即目標達成的可操作性,目標的表述上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在過程中看出目標是否達成。最后是適宜性,從簡單的自我快樂轉變到體驗“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的層面,是情感的提升,更突出了如今獨生孩子的情感缺陷,體現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價值性。 以上是優點之一和二,接下來我覺得在活動的過程中,還體現了一個引導優點,即學習角色對話時,教師采取了由淺入深、由易至難的進程方法,這為環節目標的達成做了鋪墊。如:老師先講述問話,接著是幼兒跟老師模仿,最后是幼兒單獨模仿,這樣的形式有助于孩子掌握對話,也為后面的故事講述做好了前期準備。 沒有一個活動是完美的,接下來我就講我一些不成文的想法,也許對活動的完善有所幫助。首先是活動開始部分太粗糙,沒有處理完善,以至于妨礙到了后面目標的達成。在第三個環節老師問“小花籽要不要找快樂啊?”很多孩子都說了“小花籽已經很快樂了!”這說明張老師沒有確定好人物的情感基墊,這就引發不了“小花籽要找快樂”的動機,一開始張老師只是簡略的出示了小花籽的圖片,并沒有深入介紹,其實我們覺得這個時侯,老師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來了解小花籽,讓孩子知道“小花籽雖然在游戲、在唱歌但是它還是一個人覺得不快樂”這不僅為接下來的“找快樂”做好了情感動機,更能避免孩子對快樂的簡單理解,進而在最后環節中避免孩子把快樂的情感理解停留在“做游戲、唱歌”等自身單方面的情感體驗上。同時第一個環節中,教師還可以對小花籽的本領做一個介紹,知道小花籽是能開出五彩花的,這就可以為接下來幫助別人做準備。 其次是環節中分段欣賞和整體欣賞的故事情節應該保持一致,故事過多的不同會影響孩子對故事情感的把握。 再次是張老師的細節把握不夠到位,在孩子思維出現過寬發散的時候,教師應該當機立斷,用簡明的語言來引導,這里我覺得除了引導到位外,在圖片準備的時候,張老師是否可以將“雪山”畫的更明顯一些,“一片白茫茫”給孩子的視覺沖擊是巨大的,等小花籽為“雪山”帶來五彩時又是突出震撼的。這里就需要回過來引導孩子想想小花籽的本領了,這個就能很快的解決問題:“小花籽如何來幫助雪上的?” 最后我要講的是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的達成情況,即:“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這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這個難點沒有很好的解決,這也是由于第一部分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小花籽的情感基調沒有定位準確造成的,除了完善活動開始部分外,我覺得在提問時可以這樣問:“你幫助過別人嗎?那你快樂嗎?你幫助他做了什么事情感到快樂?”這樣可以縮小孩子思考的范圍,這就不至于讓孩子把情感體驗集中在自身的游戲或是唱歌上。 總之,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孩子要達成“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的目標很難,是需要一定情感培養和鋪墊的。細節能成就一切,這也是我們在以后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感謝張老師的辛苦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