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音樂歌唱活動所帶來的反思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在音樂歌唱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令我反思。
現象一:今天的歌唱活動是《歌唱春天》,我坐在鋼琴前面范唱,并讓小朋友帶著問題聽歌曲,可是真正在認真聽的小朋友并不多,更多的小朋友和坐在旁邊的小朋友交頭接耳。這種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教學秩序。
現象二:在我示范了三遍之后,讓幼兒輕聲地跟唱,可是跟唱的小朋友就三四個,其他小朋友要不就是低著頭做自己的事情,要不就是嘴巴閉著,等老師提醒了才張開唱兩句。
現象三:在學唱《柳樹姑娘》時,小朋友借助圖譜很快就學會了,但在感情方面表現得還不是很到位。要不就是唱歌搶拍,要不就是唱得很生硬,缺少感情。
現象四:在分角色演唱時,個別小朋友在上面唱,坐在下面的聽眾并不“稱職”,坐在下面講話的聲音比臺上的小朋友聲音還要重。
《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可是從最近的幾次歌唱活動中來看,并沒有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情趣。
經過自己的反思以及和辦公室里其他老師的交流,我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及不足。
一方面我們既要彈琴又要唱歌,就很難顧及到在坐的幼兒,可以把今天要學的歌,在課前先錄下來。這樣在活動中,可以更好地引導幼兒。
另一方面,在上音樂歌唱活動前,還是要分析一下這節音樂活動適合怎么上,一般有以動作導入、情境表演導入、講故事導入、歌詞朗誦導入、以游戲導入、以繪畫導入、難點前置導入等等,不要所有的歌曲拿到都用一種方法,這樣,孩子會失去興趣。
經過自我反思和同事的引導之后,我知道了在今后的音樂歌唱活動中,怎樣激發幼兒的興趣,怎樣讓孩子對音樂歌唱活動更加地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