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拔蘿卜》教學反思
《拔蘿卜》是小朋友很熟悉的民間傳統故事,因情節簡單、有趣,故事中的人物又是幼兒所熟悉的形象,人物對話簡明而又口語化,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的故事,深受小班孩子們的喜愛。
本次活動中,一開始我播放ppt課件,顯示蘿卜的圖片,并提問幼兒“這是什么,是什么樣的?”孩子們都能準確地回答出是蘿卜,它是紅紅的大大的。接著播放老公公說話的聲音,他一邊拔蘿卜一邊說:“這個蘿卜這么大,怎么也拔不動?誰來幫幫我呀!”許多小朋友說:“我來幫助您吧!”這樣,我就引出故事的開頭。然后分段播放ppt課件,邊播放課件的同時邊講述故事內容,豐富多彩的畫面,生動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接著便出現了老婆婆、小狗兒、小花貓、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后,我便以問題的形式開始問幼兒,“拔蘿卜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什么困難?蘿卜拔不動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激發幼兒的回憶,并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最后的游戲環節請個別幼兒來進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大部分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完成了本次活動預設的目標。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課堂氣氛整體來說是很活躍的,孩子的參與意識也很強,都有展示自己和進行表演的欲望,并能夠領悟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ppt課件中的畫面和聲音都非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能激起孩子的興趣。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故事內容較長,通過課件的分段講述,剛開始孩子還非常感興趣,后來孩子慢慢地出現了一些疲倦,注意力開始不太集中。同時在第一遍故事中講述中,孩子的積極性我沒有及時地抓住,忽略了讓幼兒主動來說和思考的環節。后來的角色扮演中,我請到的孩子只有少數,沒有考慮到其他孩子們的感受。
改進之處:導入環節中,可改變一下課件的播放方式,在講故事之前,可以讓幼兒先來聽一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的聲音,猜一猜是誰?發生了什么事?然后再請幼兒觀看故事動畫(動畫是沒有聲音的),再請幼兒根據所觀看的內容進行講述,最后老師再完整地講述故事內容。相比于之前的老師邊播放課件邊直接講述故事,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能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情境表演時,教師可提前交代要求,請幼兒看看他們誰表演的最像。活動結束后,可以將頭飾放在語言區,區角活動時小朋友還可以繼續去進行創編和自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