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甜津津的河水》反思
今天上了人生第一節堂公開課,覺得受益匪淺。不僅親身體驗到了這么多有經驗老師在場的壓力,也感受到了教案轉化為活動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學問。由于經驗的缺失,鍛煉的機會還不夠多,既要克服緊張的情緒按照自己的教案流程進行活動,又要照顧到孩子們的臨場反應,還要照顧到孩子們的紀律,使我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夠用。經過老師們給我的寶貴的意見,我整理了一下,以便在以后的上課中不斷提醒自己的不足。1、活動流程還算清晰,但都只是蜻蜓點水,對讓幼兒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這一重點并沒有展開、深入的學習。 其實這一對話的學習是很有趣的,我自己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還特地加了動作、表情,雖然有個別幼兒會在下面模仿我,但是我作為老師,應該鼓勵讓他們每個人都學一學。語言領域最主要的目標就是鼓勵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可能我一直在考慮時間的問題,所以很倉促的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我覺得我其實可以把小熊的圖片貼在身上扮演小熊,讓幼兒學習小動物的話站起來手指著對我說。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幼兒坐在位置上的局限性,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正是由于我這個環節沒有讓他們充分的學習對話,導致后一環節讓幼兒講述故事,表演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幼兒都不會講,形成了一直是教師在灌輸知識講述的局面,也錯失了教師與幼兒互動的良好時機。2、活動難點沒有在課堂上解決,使幼兒對棒棒糖放進水里會溶解這一科學現象還不是很清楚。 這一原因可能是我在提問時問題還不夠細,想當然的以為幼兒會知道,有點粗心大意了。如在教師講述完故事時可以再多設計幾個問題,如:棒棒糖放進水里為什么會變得甜甜的呀?(引出棒棒糖融化在水里了),這個問題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可以解決幼兒對難點的理解,我卻疏忽了,實在很不應該。 最后請幼兒品嘗,親自驗證棒棒糖放進水里是不是真的會變甜這一個環節也是幫助解決難點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卻擔心時間問題隨便的刪掉了,導致整個活動不完整。原本說不定可創造一個小高潮的,結果讓幼兒在蒙蒙融融的狀態下沖沖結束了活動,又是我本次活動的一個大失誤。 總之,整個活動上下來最大的感受是與幼兒的互動不夠多,重難點沒有突出,平淡無奇。雖然知道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中心,要和他們多進行雙向的互動,但是在具體實施起來卻發現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教師精心的策劃和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感染力。最后,我還體會到在設計環節時應時時想著這一環節對幫助我解決重難點有沒有實質的幫助,如果沒有就應去掉,因為這樣不僅會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還會干擾到幼兒的思維,使活動變得冗長。在活動過程中我鼓勵幼兒模仿高興、不高興這2張圖譜,發現幼兒對這一環節并不敢興趣,而且靜下心來想想這對我解決重難點并沒有什么幫助,應該把它去掉。由于沒有進行過試教,對教案本身想得還不夠周到,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我會引以為戒,在今后的上課過程中會多加提醒自己。最后感謝幫助我的老師們,希望以后能督促我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