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托班美術活動《蘸蘸變變》的三次反思
反思
根據孩子的需要,我在活動中去除了一些比較程式性的環節,突出活動的主體部分,使活動更為簡單,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充分地操作,從而真正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這三次美術活動,給了我頗多的體會和啟示。
適合孩子,才是適宜的教育。托班孩子有著他們自己的發展特征,他們不會按照成人認可的或刻意安排的模式走,而是表現得更加自我。所以,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注重讓孩子做在前,“讓老師來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來適應老師”,雖然這只是兩個詞位置的變化,但意義和過程卻有著太多的不同。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托班的活動要簡單一些,不宜有太復雜的結構,一定要去除一些老師預設的不必要的程式性的結構,讓活動更為簡單,這樣才是真正從托班幼兒的需要出發,順應他們自身的發展需求,創造適合托班孩子的教育。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活動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孩子才會在適宜的環境中自然、和諧地發展。
自我反思,也是實踐改進的有效途徑。這三次活動是對教育活動設計——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調整的過程。第一次準備不夠充分,過于注重活動預設的流程;第二次因為想準備充分以至環節過多、結構太復雜;第三次雖簡單卻順應了孩子發展的需要。在這個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我對托班孩子的學習特點有了進一步認識:要使孩子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境中較自我地學習,就要去除一些以往教學中的“套路”,使活動更簡單,給予孩子更多自我嘗試的機會,做一個適時的引導者,而不是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