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會發光的物體(通用2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會發光的物體 篇1
目標: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系。
2、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會發光的物體。
3、做“小燈泡發光”的實驗,知道燈泡發光的原理,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準備:
1、地球儀,手電筒。
2、每兩個幼兒一節電池,兩根小電線,一個燈泡。
過程:
一、夜晚的秘密
前天,我們聽了故事《我喜歡長長的夜》,夜里可以和爸爸做游戲,聽媽媽將故事,那你知道夜晚是怎么來的嗎?
1、(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個紅五星。)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亮光代表太陽光。
2、當中國對著光源時,中國是白天還是夜晚呢?
3、(教師操縱地球儀自轉),當中國背離光源時,中國是白天還是夜晚呢?
4、教師繼續轉動地球,讓幼兒觀察并判斷白天和夜晚的轉換情況。知道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天。
二、會發光的物體
白天的時候因為有太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亮的世界,可是到了晚上,整個夜晚變的黑漆漆的,王老師請小朋友和你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你有什么辦法讓我們在晚上也能看見東西呢?
1、引導幼兒分組討論,大膽設想。教師巡回走動,聽取大家的設想,如用蠟燭、燈籠、火把、手電筒、電燈等。
2、根據幼兒講述,教師將會發光的物體一一畫出來,并說說這些物體是怎么發光的?
3、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說出其他的照明方法,如請許多螢火蟲來照明,請閃電來幫忙等。
三、“亮一亮”游戲
到了晚上,你們家是用什么辦法讓家里邊得亮亮的呢?
1、請幼兒嘗試如何用電線導電,使燈泡亮起來。
2、教師示范及說明正確的方法。
3、兩人一組分工合作,讓燈泡亮起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會發光的物體 篇2
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體會世界因為小動物的存在而更加美麗。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幫助幼兒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體會世界因為小動物的存在而更加美麗。
難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
活動的準備:
錄音帶、頭飾、小燈籠、掛圖
活動的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用談話引出課題《閃閃發光的話》
(1)現在是什么季節?(夏季)
(2)夏季的時候有什么蟲子?
(3)什么蟲子會織網?
(4)什么蟲子會發光?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篇有關螢火蟲的一篇散文。
基本部分:
1、教師用詩畫引出《螢火蟲》(一只小蟲真可愛,提著燈籠飛出來,要問它去干什么,請小朋友想象出來。)并讓孩子說以贊美螢火蟲的話。以此展開幼兒的想象力。(以孩子為主體)
2、播放錄音,讓孩子們欣賞散文《閃閃發光的話》并提問問題。
(1)螢火蟲什么時候出來?
(2)他們發什么樣的光?
(3)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孩子更能體會散文的意境)
3、讓幼兒跟老師讀優美的散文。同時配上掛圖。
(這樣更能感受散文的意境)
4、戴上頭飾表演散文《閃閃發光的話》同時聽散文的錄音。
(感受因有小動物的存在而世界更美麗)
5、讓教師配合彈琴唱個《迷路的小蝴蝶》以此引出散文的下半部分《螢火蟲》
(以此教育孩子學習螢火蟲助人為樂的精神)
6、讓孩子們聽錄音《螢火蟲》
(感受螢火蟲的可愛)
7、跟老師朗讀,并配上掛圖。
(形象直觀)
8、戴上頭飾讓孩子表演此詩歌。
(體會詩歌的意境)
9、讓孩子們根據散文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畫一幅畫,同時放上散文的錄音。
(釋放孩子的情感)
結束部分:
讓孩子們唱著歌《迷路的小蝴蝶》走出活動室,去尋找草叢里有沒有螢火蟲。
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