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精選16篇)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一)在安靜的氛圍中閱讀,感受讀本的美,體驗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
(二)嘗試運用句式“如果就”大膽猜測,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閱讀繪本課件、閱讀文本。
三、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題。
耳朵長,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翹,一蹦一跳總在笑。
(二)教師引導幼兒閱讀封面,了解作者。
1、出示書的封面,讓幼兒觀察:
(1)書的名字叫什么?“逃家是什么意思?”
(2)書的封面上還有什么?
(3)“這兩只兔子會是什么關系?”
(4)“它們在干什么?”
(5)“猜猜兔媽媽和小兔子會談些什么?”
2、教師:“這本書就把兔媽媽和小兔子一起說話的內容記錄下來了,我們來看看兔媽媽和小兔子到底說了些什么?”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閱讀故事《逃家小兔》。
1、教師引導幼兒看文本課件,講述故事前三段:
(1)變成小魚
(2)變成山上的巖石。
2、在講述后面幾段時引導幼兒猜測媽媽說的話。
如:小兔變成院子里的小花、變成小鳥、變成小船、小孩,媽媽會變成什么?為什么會這么變?
3、引導幼兒運用“如果就”句式大膽猜測和表達小兔還會變成什么,媽媽跟著會變成什么?為什么?
(四)引導幼兒重點觀察部分彩頁,進一步理解故事,體驗媽媽對孩子的愛。
1、(兔媽媽捕魚圖)教師:“兔媽媽為什么不用魚餌和魚鉤而用胡蘿卜?”
幼兒:“因為胡蘿卜是小兔最愛吃的食物!”教師:“兔媽媽是多么的愛小兔,所以用小兔最愛吃的胡蘿卜來釣它,而不用容易傷害到小兔的魚鉤。”
2、(兔媽媽園丁圖)教師:“小兔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了什么?”教師:“兔媽媽為什么不變成采花的人而變成了園丁呢?”
教師:“兔媽媽是多么愛小兔,所以不愿傷害它!”
3、教師:“你還能從那些彩頁里看出兔媽媽對小兔的愛呢?”
4、從兔媽媽變成大樹的姿勢,兔媽媽不畏山高路陡去登山,兔媽媽走鋼絲不怕危險,媽媽緊緊抱著孩子等這些方面看出兔媽媽對小兔的愛。
5、教師小結:這只逃家的小兔終于還是回到了媽媽的懷抱。看來,無論世界有多大,孩子跑得有多遠,孩子永遠也跑不出媽媽的關愛。即使將來長大了,離開了媽媽的身邊,也永遠別忘了媽媽對自己愛!
(五)教師朗誦因故事創編的詩歌《永遠的媽媽》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續編故事。
1、教師:“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會變成什么?你媽媽會變成什么來找到你?”我們把編的故事用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2、在閱讀區內讓幼兒介紹自己創編的故事。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個故事簡單而有趣,并具有教育意義,能夠讓幼兒了解傾聽故事的樂趣和講述故事的快樂。同時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活動目標:
1,能耐心地傾聽和觀看繪本
2,能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3,能學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活動準備:
《逃家的小兔》故事繪本,兔子圖片兩張(兔媽媽和兔寶寶),多媒體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耐心傾聽和觀看繪本。
活動難點:
能夠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給小朋友們出示兔寶寶的圖片并問:"誰來告訴老師,這個是什么?"接著拿出兔媽媽的圖片,再問小朋友們:"今天的故事是關于什么的呢?你們想不想聽呢?"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后我會給小朋友們展示繪本,并給小朋友們講述這個故事。當遇到重點語句時,我會放慢速度,讓小朋友們能有個接受的時間。如:如果你變成一朵小花,我就變成園丁。再念故事時提醒幼兒注意耐心傾聽,當幼兒吵鬧時,教師會說:"大家聽一聽,聲音響不響,大家還能聽見老師在講什么嗎?"這就讓小朋友了解要注意傾聽別人,才能夠知道別人在說什么。
2,提問與討論環節: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問:"故事中的小兔想干什么?兔媽媽會怎么做?為什么?"這個提問引入兔媽媽愛兔寶寶。再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想小兔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什么呢?"通過這幾個核心問題的提問讓幼兒能對故事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感受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并嘗試運用自己的想像力,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當的作出指正。
3,鞏固環節:教師再給孩子們看繪本,同時再念這個故事,讓小朋友們跟著教師嘗試著說出這個故事。再念完后提問:大家還記得這個里面小兔變成了哪些,兔媽媽又變成了什么嗎?這個提問就讓小朋友們再一次加深了映像。
4、檢驗成果:教師再一次展示繪本,讓小朋友們說出這個故事,并作必要的提醒。
活動反思:
1.情感教育貫穿始終。
我在引導孩子欣賞第一段對話時,結合插圖,讓他們展開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媽媽會怎樣回答淘氣小兔的話語。再結合圖畫,讓孩子們感受媽媽對小兔的愛,從而為整個故事奠定了“母愛”的主旋律。孩子有了這次的情感鋪墊,那么在理解后面幾段對話和插圖時,就有章可循了。在小兔逃跑的過程中,我引導幼兒重點猜想兔媽媽變成了什么?重點觀察兔媽媽魚竿上的胡蘿卜、爬山時所帶的東西等細節,通過討論分析,讓幼兒體會兔媽媽能夠不顧一切困難,也要把自己的寶寶追回來的情感。故事結束后,我又引導幼兒討論:兔媽媽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呢?讓幼兒在思考的過程中,“母愛”的情感進一步得以提升。
2.畫面處理詳略得當。
《逃家小兔》整個故事主要是由幾個平行的畫面組成。如果逐幅觀察、討論,幼兒可能會產生厭倦。因此,我在教學時,重點討論了前兩幅圖,讓幼兒對故事的情節發展、情感基調、對話句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面四幅圖,我則引導幼兒進行簡單觀察,初步了解小兔和兔媽媽的變化,然后引導幼兒用前面已掌握的句型來說一說,起到進一步鞏固句型,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創編環節,有個幼兒說他要變成毛毛蟲,其他幼兒就要變成小鳥。小鳥是毛毛蟲的天敵,這說明前面幾幅圖討論分析還不夠透徹,幼兒對兔媽媽這一角色變化始終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這一點理解還不夠深刻。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逃家小兔》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和愛與溫情的童話繪本故事,它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成。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故事通過小兔和媽媽的對話展開情節,孩子們通過猜猜、議議兔寶寶與媽媽之間的對話,深切地體會到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能夠滿足孩子想象、創造、興趣的需要,對幼兒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使自己愛媽媽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從而在生活中學會感激、關愛媽媽,關愛家人,用語言和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
教學實錄:
活動目標 :1 、學會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
2 、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3 、學會如何接受愛和對待愛,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重點難點: 1 、愿意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2 、愿意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活動準備:《逃家小兔》 ppt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我給大家介紹兩位新朋友,(出示課件圖片)(兔媽媽和兔寶寶)
二、理解故事
(播放背景音樂)一天,兔寶寶對媽媽說自己要逃走了。
1 、師:你們想兔媽媽聽了小兔的話,媽媽會怎么辦呢?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2 、師:小朋友,你們想過要離家出走嗎?為什么呀?
師:如果你們出走了,媽媽也會去追你的,因為你也是她的小寶貝呀!
3 、師:小兔子可不想被媽媽追上,他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魚,游得遠遠的。”
提問:這下子兔媽媽該怎么辦才好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說說自己的想法。)
出示課件一
師提問:仔細看看這幅圖,兔媽媽在干什么?
她用什么做誘餌的? 為什么要用胡蘿卜做誘餌呢?
總結: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最喜歡吃胡蘿卜了 , 這根紅紅的胡蘿卜中藏著媽媽對寶寶滿滿的愛呢!
4 、師: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提問:小兔變成小花,媽媽該怎么辦呢?(幼兒自由想象)
播放課件二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師:看看兔媽媽拿著一些什么東西 ? 為什么要拿小草?
總結:兔媽媽知道它的寶寶也很喜歡吃小草 , 這些青草中也藏著媽媽濃濃的愛呢!”
5 、師:可是小兔子還是不想被媽媽抓住,所以他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了我,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提問:這時,媽媽會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三
你找到兔媽媽了嗎?她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變成大樹?(幼兒自由說)
兔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總結:“因為樹是小鳥的家,不管小鳥飛的再遠都還是要回到家的。
6 、師:兔寶寶和媽媽越聊越開心,他說:“如果你變成樹,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
提問:這回兔媽媽又會想出什么辦法呢?為什么?
播放課件四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提問: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風?風和帆船有什么關系?
師:“因為風能幫助帆船前進,帆船離開了風就不能行駛,小兔子還是離不開媽媽的幫助啊!”
7 、師:小兔還是不甘心,她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提問:媽媽聽了,又會怎么說呢?為什么?兔媽媽可有辦法了。
播放課件五
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我就變成走鋼絲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提問:孩子們,看到兔媽媽走在細細的鋼絲上,你心里怎么想?你們敢走鋼絲嗎?
總結:鋼絲多細啊,而且很高很高,走在上面多危險啊!其實兔媽媽是很害怕的,但是兔媽媽為了能遇到自己的寶寶,還是冒著危險走在細細的鋼絲上。
8 、師: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這時你還想逃走嗎?為什么?
播放課件六
小兔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做你的小寶貝吧。”
播放課件七
媽媽說:“那就這么辦吧,來根紅蘿卜吧!”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 ? 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三、 激發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1 、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
2 、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
3 、媽媽這么愛我們,她們的愛就像彩虹一樣美。我們身邊爸爸、媽媽、許許多多的人對我們的愛都很美,讓我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感受一下我們身邊這么濃的愛吧!播放課件,歌表演《彩虹的約定》。
4 、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 ? 請找到你的家人,把你們對她們的愛也大聲的說出來。
四、活動結束。
案例反思: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在第一個活動環節中,首先我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呈現給幼兒一幅兔寶寶和兔媽媽溫馨的家的畫面,請幼兒猜猜它們是什么關系?讓幼兒談談看到這樣的畫面的感受時體驗出一種溫馨的味道,加上恰到好處的輕柔音樂,為整個活動奠定一個溫暖柔和的情感基調。
二、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愛的情感。
我把整個故事用課件分段講述呈現給幼兒。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層層遞進的提問,孩子已經深深感受到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在教學活動中,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發展。而且視聽覺的結合,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使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生動形象性,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活動中,我借助輕音樂配上圖畫書,用既寫實又浪漫的美麗畫面,充分挑起孩子們的興奮神經,使幼兒樂于去觀察畫面,并且非常享受表達的樂趣。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情感教育。
問題“兔媽媽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子呢?兔媽媽那么愛自己的寶寶,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是怎么愛你的?”讓幼兒通過回憶現實生活中媽媽對自己愛的不同方式,獲得切實的情感體驗。
激起幼兒愿意以歌表演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及家人的愛,也再次體驗了家人的愛,歌表演《彩虹的約定》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最后我問孩子“我們的家人都這么愛我們,你們愛她們嗎?現在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 ? ”引導幼兒能接受愛的同時大膽表達愛。
鼓勵幼兒用最深情的語氣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媽媽(或其他親人),我愛你!”看著孩子們奔向自己的家人,幸福的依偎在家人的懷里,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彼此之間的愛,其樂融融。
整個活動都在一個愛的氛圍中開展,孩子沉浸在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之中感受著小兔的調皮、可愛,感受著兔媽媽無私的愛。當然活動中也難免有些小的缺憾,如:故事情節的教學稍嫌冗長,要控制好時間;盡量減少對多媒體的運用,進一步凸顯繪本的魅力,激發孩子自主閱讀繪本的欲望等等。
總之,活動中我能以孩子為主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提問設計具有開放性,給孩子們留下了思考、探究和表達的空間。師幼互動非常充分有效,孩子們思維活躍,情緒高昂,非常投入,獲得了有效的發展,達到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2、運用“如果······就”的句式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并嘗試仿編。
活動準備:
多媒體,PPT,圖文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發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叫《逃家小兔》(出示畫面),你們知道“逃家”是什么意思嗎?森林里住著一只淘氣的小兔子,它很想離家出走,有一天,它對兔媽媽說:“媽媽,我要跑走啦!”
1)關鍵提問:聽了小兔子的話,你覺得兔媽媽心里會怎么想?
2)教師小結:兔媽媽說,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找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二、感受故事,學講句式
1、畫面一:小魚和捕魚人
1)關鍵提問:小兔在哪里,它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該怎么辦呢?(出示捕魚人畫面)兔媽媽在干嗎?兔媽媽的魚餌和我們平時用的魚餌一樣嗎?她為什么用紅蘿卜做魚餌?
2)教師小結:兔媽媽想得可真周到,她用了自己寶貝最愛吃的食物。
3)教師運用故事中的“如果······就······”的句式進行表述,并出示圖文。
4)幼兒集體學講對話。
2、畫面二:石頭和爬山人
1)關鍵提問:瞧,這是一座怎樣的山?小兔又變成了什么?你認為她會對媽媽怎么說?
2)關鍵提問:剛才兔媽媽是捕魚的人,這次它會變成什么?兔媽媽變成爬山的人,它帶了哪
教師小結:每個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到哪里,媽媽的心總會牽掛著孩子,媽媽的目光總會跟隨著孩子。
三、表達表現,嘗試仿編
1)教師出示圖文卡片,總結以上三個句式。
2)出示畫面自主仿編:
3)幼兒個別交流
四、完整欣賞,遷移情感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5
《逃家小兔》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親情,應該說是人世間最真、最深、也最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感情。但是在這本書里,它以一種簡單、純真的母子間對話方式展現了出來,每一個畫面都蘊含著濃濃的親情。其中夾雜的彩色畫頁更是在一瞬間給與了孩子強烈的視覺刺激和畫面感。根據這本書的特色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設計了本次繪本閱讀活動。活動目標:
1.閱讀繪本,嘗試運用語言表達畫面內容,學習句式“如果……就……。”豐富詞匯:逃家。
2.理解繪本中小兔和兔媽媽之間的變化關系。
3.感受繪本中表達的母愛。
活動準備:
1.《逃家小兔》幻燈片
2.音樂《親親我的寶貝》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激發閱讀興趣
播放ppt(故事繪本封面),引導幼兒觀察: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本書。瞧,封面上有什么?大兔子有可能是誰?小兔子有可能是誰?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2.兔媽媽和兔寶寶到底說了什么,答案就在書中。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
二、分段閱讀,理解畫面內容
1.集體閱讀
(1)播放ppt畫面(一),老師講述故事 。
提問:
媽媽是用什么捕小兔的呢?媽媽為什么會用胡蘿卜來捕小兔呢?
小結:媽媽知道小兔最愛吃胡蘿卜,就用胡蘿卜來捕小兔。看媽媽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呀!
(2)播放ppt畫面(二),老師繼續講述故事。
提問:
小兔又變成什么了?他是怎么說的?
媽媽又會變成什么呢?”“媽媽會怎么說呢?”(爬山的人)
“我們一起來學學兔話吧!”(邊說邊做動作)
“小朋友你們覺得爬山累不累?兔媽媽背著行囊,爬到這么高的山辛苦嗎?她怕不怕呢?為什么?
小結:無論山路有多艱險,兔媽媽歷盡千辛萬苦也要把小兔找回來,媽媽都希望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邊!
2.自主閱讀
(1)小兔還是不想被媽媽找到,他又變成什么了呢?媽媽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幼兒自主閱讀、表達)
(2)為什么兔媽媽要變成園丁而不是采花的人呢?
小結:兔媽媽會像照顧花園里的小花一樣照顧著自己的孩子,媽媽會竭盡全力讓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
三、討論交流,理解角色變化關系。
1.小兔想從家里逃走,說要變成哪些東西的?媽媽又變成了什么?
2.媽媽為什么跟著小兔變變變?為什么媽媽一定要找到小兔呢?
3.我們還不知道故事的題目呢,我們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理解詞語:逃家)
四、分組游戲,鼓勵大膽創編故事。
如果你是這只調皮的小兔,你想變成什么?媽媽又會變成什么呢?(引導幼兒用“如果……就……”的句式來創編小兔和對話。)
1.兩兩結伴游戲。
2.分男女角色扮演兔媽媽和小兔。
五、繼續閱讀,感受溫馨母愛
1.故事中的小兔還會變成什么?我們接著聽故事。”(繼續播放ppt,師幼共同閱讀)
2.小兔最終離開家了嗎?為什么?
六、情感提升,表達心中之愛
1.小朋友,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媽媽是怎樣愛你們的?那你們想怎樣來表達對愛?
2.現在老師來做你們的媽媽,向媽媽來表達你們的愛吧!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能從故事中體會出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從而聯系自己的媽媽對自己的愛。
2、學會如何接受愛和對待愛,并愿意用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愛。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出示謎語:耳朵長,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翹,一動一動總在笑。)
2、揭題:你們可真聰明!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就是有關于小白兔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這本繪本故事,它的名字叫《逃家小兔》。
(出示PPT1)從繪本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二、師利用課件畫冊講述故事師:講述: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兔媽媽和兔寶寶住在草叢里,過著幸福的生活。兔媽媽可愛自己的孩子了,就像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那樣,全身心地愛著自己的寶寶。有一天,小兔子想離開家,他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逃跑是什么意思啊)幼:跑掉啦。離開媽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
師:那兔媽媽聽到小兔子說的話,兔媽媽會怎么說呢?
幼:孩子,不要逃跑,媽媽會是那傷心的啦。不要逃跑。
1、師配樂講述第一次的變化師:我們聽聽兔媽媽怎么說的啊,兔媽媽聽到了小兔子說的話就說:“如果你逃跑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小兔子看看媽媽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河里的小鯉魚,游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提問:小兔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鯉魚)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成了捕魚的人)媽媽是怎么說的?(“如果你變成河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瞧,媽媽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這條小鯉魚的?(媽媽在用紅蘿卜釣小兔的)兔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釣小兔呢?(因為媽媽知道小兔喜歡吃蘿卜)媽媽愛小兔嗎?(愛)2、講述第二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變成高山上的石頭,讓你抓不到我。”媽媽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子變成了石頭)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爬山的人)看一看媽媽身上都有什么?(行李、繩子、拐杖),為什么要拿這么多東西?(因為媽媽要走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小兔);不論多么苦多么累媽媽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媽媽愛小兔嗎?
3、講述第三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我就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花)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園丁)師:誰知道“園丁”是干什么的?(“園丁”是照顧花草的人)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才能長大。
4、講述第四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大樹,好讓你飛回家。”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鳥)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大樹)為什么?(因為大樹是小鳥的家,媽媽想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三、幼兒看圖嘗試進行講述故事1、講述第五次變化。出示彩圖提問師:小朋友看小兔在這里又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帆船)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風)誰能按照前面的句式說一說。(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大樹,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要變成風,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2、講述第六次變化。出示彩圖提問師:小朋友看這幅畫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男孩)媽媽呢?(媽媽就做了小男孩的媽媽,會張開手臂好好的抱住小兔子)師:我們的故事聽完了,那故事中小兔子是怎么樣的孩子啊?
幼:壞孩子,不乖的。不聽話的師:原來小兔子想到外面看看美麗的世界,可是無論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媽媽也會跟著變,兔媽媽跟著變時為了要保護小兔子,不管孩子走到哪里,媽媽總會找到它的,因為媽媽愛寶寶呀!
3教師講故事師:現在啊。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張老師來當兔媽媽。小朋友來當小兔子們,我們也來學學他們的有趣對話,教師開始講一天,小兔子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媽聽了說:你要是逃跑,媽媽就追你,因為你是媽媽心愛的寶貝。那小兔子怎么說的啊?幼兒回答。
小朋友當小兔子接兔媽媽的話。
師:我們聽聽最后小兔子怎么說的。小兔子說:“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
那就這么辦了。“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
師:小兔發現,無論走到哪里媽媽總是能找到她的。媽媽還是愛他的,小兔還發現啊,還是媽媽的懷抱最溫暖,小朋友們,你們認為你們自己的媽媽的懷抱溫暖嗎,幼:溫暖師: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啊,那你認為你媽媽做的哪些事情,是很愛你的?
教學反思:
《逃家小兔》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在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更能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教學設計條理清晰,層層推進
小百科:兔具有管狀長耳(耳長大于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后腿。共9屬43種。以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種類最多,少數種類分布于歐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種類分布廣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區,而也有不少種分布非常局限。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圖書中小兔和兔媽媽變化之間的關系,并嘗試運用語言將圖片內容表述出來。
2、引導幼兒感受圖書中表達的母愛。
3、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視頻展示臺、圖書人手一本、圖書小卡片、彩色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封面,介紹圖書名稱《逃家小兔》。
教師:“書的名字叫什么?”幼兒猜測。
教師介紹圖書的名字:“逃家是什么意思?”幼兒猜測。
教師:“書的封面上還有什么?”幼:“兩只兔子!草……”
教師:“這兩只兔子會是什么關系?”“它們在干什么?”“猜猜兔媽媽和小兔子會談些什么?”
教師:“這本書就把兔媽媽和小兔子一起說話的內容記錄下來了,我們來看看兔媽媽和小兔子到底說了些什么?”
2、教師引導幼兒閱讀理解第一段。
(1)引導幼兒理解第一段的內容。
翻開第一頁,教師:“這是誰?”“它在干嗎?”幼兒:“在跑!”
教師閱讀第一、二行。
教師:“兔媽媽在做什么?”教師閱讀第三、四行!
(第二頁)教師:“小兔子變成了什么?”教師閱讀第二頁
(第三頁)教師:“媽媽在干什么?兔媽媽變成什么了?”教師閱讀第三頁。
(2)引導幼兒理解第一段的句式特點。
(第二頁)教師:“我們看第二頁,這上面畫的是誰說的話?”
(第三頁)教師:“第三頁,這上面畫的是誰說的話?”
(彩頁)教師:“這畫的又是什么內容?”
(3)引導幼兒觀察整本書的句式特點。
教師:“我們看看后面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情況……”教師幼兒邊翻書邊觀察。
3、教師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請幼兒翻到變成捕魚人彩頁,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又變了什么?兔媽媽也跟著變成什么?
幼兒自主閱讀。
4、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小兔和兔媽媽變化的對應關系。
教師:“在書里,小兔都變成了什么?”幼兒回答,教師將幼兒回答的內容卡片貼在展板上。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小兔和兔媽媽變化的對應的關系。
5、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講述故事《逃家小兔》。
6、引導幼兒重點觀察部分彩頁,理解故事表達的情感。
(兔媽媽捕魚圖)教師:“兔媽媽在干什么?”“它為什么不用魚餌和魚鉤而用胡蘿卜?”
幼兒:“因為胡蘿卜是小兔最愛吃的食物!”教師:“兔媽媽是多么的愛小兔,所以用小兔最愛吃的胡蘿卜來釣它,而不用容易傷害到小兔的魚鉤。”
(兔媽媽園丁圖)教師:“小兔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了什么?”教師:“兔媽媽為什么不變成采花的人而變成了園丁呢?”
教師:“兔媽媽是多么的愛小兔,所以不愿傷害它!”
教師:“你還能從那些彩頁里看出兔媽媽對小兔的愛呢?”
7、引導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續編故事。
教師:“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會變成什么?你媽媽會變成什么來找到你?”
教師:“我們把編的故事用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8、幼兒介紹自己創編的故事。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個故事簡單而有趣,并具有教育意義,能夠讓幼兒了解傾聽故事的樂趣和講述故事的快樂。同時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活動目標:
1,能耐心地傾聽和觀看繪本
2,能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3,能學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活動準備:《逃家的小兔》故事繪本,兔子圖片兩張(兔媽媽和兔寶寶),多媒體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耐心傾聽和觀看繪本。
活動難點:能夠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給小朋友們出示兔寶寶的圖片并問:"誰來告訴老師,這個是什么?"接著拿出兔媽媽的圖片,再問小朋友們:"今天的故事是關于什么的呢?你們想不想聽呢?"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后我會給小朋友們展示繪本,并給小朋友們講述這個故事。當遇到重點語句時,我會放慢速度,讓小朋友們能有個接受的時間。如:如果你變成一朵小花,我就變成園丁。再念故事時提醒幼兒注意耐心傾聽,當幼兒吵鬧時,教師會說:"大家聽一聽,聲音響不響,大家還能聽見老師在講什么嗎?"這就讓小朋友了解要注意傾聽別人,才能夠知道別人在說什么。
2,提問與討論環節: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問:"故事中的小兔想干什么?兔媽媽會怎么做?為什么?"這個提問引入兔媽媽愛兔寶寶。再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想小兔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什么呢?"通過這幾個核心問題的提問讓幼兒能對故事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感受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并嘗試運用自己的想像力,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當的作出指正。
3,鞏固環節:教師再給孩子們看繪本,同時再念這個故事,讓小朋友們跟著教師嘗試著說出這個故事。再念完后提問:大家還記得這個里面小兔變成了哪些,兔媽媽又變成了什么嗎?這個提問就讓小朋友們再一次加深了映像。
4檢驗成果:教師再一次展示繪本,讓小朋友們說出這個故事,并作必要的提醒。
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給爸爸媽媽講述這個故事
故事大概內容:從前有一只小兔子,她很想離家出走。有一天她對媽媽說:"我要跑走了"。媽媽說:"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啊。小兔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小河里小鯉魚,游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河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媽媽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我就變成一朵小花,躲在花園里"。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每天給你澆水,每天來看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了園丁找到了我,我就變成小鳥,飛得高高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你飛累得時候可以在我身上休息"。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大樹,我就變成一只小帆船飄的遠遠的,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小兔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那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那我就要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小兔說:"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那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走回家了"。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雙臂好好的抱住你"。"啊!"小兔子說:"也許我還是呆在這兒,做你的小兔子吧。他也真的這么做了。"來,吃個胡蘿卜吧。"兔媽媽說道。
活動反思:
1.情感教育貫穿始終。
我在引導孩子欣賞第一段對話時,結合插圖,讓他們展開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媽媽會怎樣回答淘氣小兔的話語。再結合圖畫,讓孩子們感受媽媽對小兔的愛,從而為整個故事奠定了“母愛”的主旋律。孩子有了這次的情感鋪墊,那么在理解后面幾段對話和插圖時,就有章可循了。在小兔逃跑的過程中,我引導幼兒重點猜想兔媽媽變成了什么?重點觀察兔媽媽魚竿上的胡蘿卜、爬山時所帶的東西等細節,通過討論分析,讓幼兒體會兔媽媽能夠不顧一切困難,也要把自己的寶寶追回來的情感。故事結束后,我又引導幼兒討論:兔媽媽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呢?讓幼兒在思考的過程中,“母愛”的情感進一步得以提升。
2.畫面處理詳略得當。
《逃家小兔》整個故事主要是由幾個平行的畫面組成。如果逐幅觀察、討論,幼兒可能會產生厭倦。因此,我在教學時,重點討論了前兩幅圖,讓幼兒對故事的情節發展、情感基調、對話句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面四幅圖,我則引導幼兒進行簡單觀察,初步了解小兔和兔媽媽的變化,然后引導幼兒用前面已掌握的句型來說一說,起到進一步鞏固句型,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創編環節,有個幼兒說他要變成毛毛蟲,其他幼兒就要變成小鳥。小鳥是毛毛蟲的天敵,這說明前面幾幅圖討論分析還不夠透徹,幼兒對兔媽媽這一角色變化始終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這一點理解還不夠深刻。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體會母子間的親情。
2、初步理解事物的簡單配對關系,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表現力。
3、初步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說話。
4、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說話。
活動準備
歡快的樂曲;《兔子舞》曲;兔子胸貼;圖譜。
活動過程
(一)幼兒貼好小兔胸貼與師隨音樂做兔跳動作進場。
1、師:“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當小兔和兔媽媽,愿意當小兔的小朋友到這邊位置坐好,愿意當兔媽媽的小朋友到這邊位置坐好。” (幼兒根據自己選的角色分兩組入座)。
2、教師講述故事一次后,告訴幼兒故事題目。
提問:“故事中的小兔想干什么?”(想逃跑)“兔媽媽會怎么做?為什么?”(把它追回來,因為是她的心肝寶貝)
(二)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將圖片貼到圖譜上。
1、根據故事中的配對關系(如小鯉魚和捕魚人),兩組自由討論后,引導幼兒用“如果……就……”的句式講述。
師:你們都來當小兔、兔媽媽,我也來當兔媽媽吧!”(師加入兔媽媽組)
師:“孩子們,媽媽可要追你們了,你們快商量商量,用好聽的話說說你們變什么,趕快動腦筋,快快快哦!”(如小兔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小鯉魚,游得遠遠的。可請個別說,師出示小鯉魚圖)
師:“兔媽媽們,孩子們變了小鯉魚,我們變什么呢?”(媽媽商量說:如果你變成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師出示捕魚人圖)
2、以同樣的形式,說出故事中的配對關系中的內容,師將對應圖片貼到圖譜上。借助圖譜完整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3、啟發幼兒想象
師:“孩子們,你們還能變出故事中不一樣的嗎?也能用好聽的話來說。”(以同樣形式,講出生活中的配對物,增貼圖譜)
(三)角色扮演游戲:用動作表現配對物
師: “讓我們把剛才講的用動作表現出來。聽到音樂時,小兔先商量變什么(如小鯉魚),音樂停,小兔們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小鯉魚游);音樂再響起,兔媽媽商量變什么,音樂再停,也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捕魚人捕魚)。大家的動作可以不一樣,看看孩子棒還是媽媽棒!”
以同樣的形式表演數次。
(四)情感教育
1、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高興呀。讓我們先來休息一下吧。”(幼兒坐好)
2、師:“孩子們,為什么媽媽要變這么多東西追小兔呢?”
“你是小兔你會怎么做呢?為什么?”
小結:“孩子們,你們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媽媽是非常愛你們、關心你們。希望你們也能聽媽媽的`話,做一個聽話愛家的乖孩子。”
(五)跳《兔子舞》出活動室
師:“我相信你們都會成為媽媽的好孩子,為媽媽帶來歡樂。小兔們,來和媽媽一起跳個兔子舞吧!”
教學反思
《逃家的小兔》講的是小白兔從家里逃跑,媽媽去把它找回來的故事。故事中小兔如果變成小鯉魚,媽媽就變成捕魚人;小兔如果變成小鳥,媽媽就變成藍天……這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其中“如果……就……”句型結構反復出現,符合幼兒期孩子學習、理解與記憶的學習模式。作為一個語言活動,我把目標定為“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母子間的親情,初步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說話,啟發幼兒以同樣形式,講出生活中的配對物。
在學習的過程中,重點學習運用句式“如果……就……”說話,同時角色扮演游戲:用動作表現配對物,聽到音樂時,小兔先商量變什么(如小鯉魚),音樂停,小兔們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小鯉魚游);音樂再響起,兔媽媽商量變什么,音樂再停,也做出剛才商量好變的東西的動作(如捕魚人捕魚動作)。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地發言,學習的興致較高。不足之處在于孩子們動起來時,擠在一塊兒,甚至有的孩子被擠倒了很危險。下次上課要把孩子們組織好,告訴他們不能擠在一塊兒,注意安全。總之,整個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媽媽,愛家的情感,加深母子之間的親情。
2、理解故事中事物之間的兩兩關系。
3、學習并運用句式“要是……就……”。
活動準備:
1、制作《逃家小兔》課件。
2、字圖結合的關系圖五幅,小魚,花,鳥,帆船等字卡。
3、 句式卡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好聽的童話故事,它來自一本圖畫書,想不想聽?好,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精彩的世界吧!(課件:童話世界)
二、閱讀封面,了解作者
1.讀一本書要從書的封面讀起 ,從封面上我們可以知道書的名字,誰認識這四個字?
2.讀了這個書的名字,猜猜可能發生了什么事?小兔為什么要逃出家去?
3.書名下面還有兩行黑色的小字
4.故事的名字叫《逃家小兔》,一只小兔子和它的媽媽在家門口的草叢里聊天呢!它們在說什么呢?
三、進入故事
(一)出示第一頁圖片和文字
師:聽到了嗎?原來這是一只要逃家出走的小兔,它覺得自己長大了,就想逃家出走。有一天,它對媽媽說:“我要走了。"媽媽說:“你還小,我要跟著你。”
(二)出示釣魚圖和文字
師:可調皮的小兔說到:“你要跟著我,我就變條小魚,游到小河里。”
媽媽是怎么說的呢?
師:你們看,多可愛的畫面:兔媽媽正拿胡蘿卜把小兔從河里釣起來呢!
(三)出示花園圖片和文字
師:可是,剛剛釣起來,小兔又對兔媽媽說:“你要是變漁夫,我就變朵花兒,躲在花園里。”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受故事中所表達的愛。
2.嘗試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大膽表現,并以此展開想象,創作對話。
活動準備:
故事《逃家小兔》PPT(故事內容附后)。
活動過程
一、看PPT,熟悉故事名稱
1.出示PPT(故事繪本的封面)。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看一個故事。快看圖片上有誰?噢,圖片上有兔媽媽和兔寶寶。猜猜故事名字叫什么?
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師:逃家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關于小兔子離家出走的故事。
二、聽故事,理解故事中的關聯關系,學說對話
(一)講述第一組圖(逃跑)
1.播放課件: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逃走啦!”
2.提問:家里有吃的,有玩的,小兔子為什么想逃走呢?聽到這樣的話,媽媽的心情會是怎樣?聽聽媽媽怎么說的!
3.播放媽媽說的話:“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4.提問:媽媽是怎么說的?
(二)第二組圖(小兔子變成小魚)
1.師:可調皮的小兔又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2.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什么了?
3.觀察畫面細節。
(1)師:看看兔媽媽用什么“魚餌”去“釣”小兔的?媽媽為什么用胡蘿卜去“釣”小兔呢?
(2)小結:兔媽媽知道她的寶寶最喜歡吃胡蘿卜了,這樣做既可以讓小兔心甘情愿地跟兔媽媽回家,又不會傷害小兔子。原來兔媽媽這么愛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誦,學習句型:“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
師:現在,我演兔媽媽,你們一起演我的兔寶寶,我們來說說小兔子和媽媽的話。
(三)第三組圖(小兔子變成石頭)
1.師:可是,小兔子不想被媽媽抓住,于是他又變了,他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2.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什么了?
3.小結:兔媽媽背著行囊,年紀也大了,爬這么高的山累不累?很辛苦,但兔媽媽歷經千辛萬苦也要把小兔找回家。
(四)第四組圖(小兔子變小花)
1.師:可小兔還是想逃走,他又對他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到花園里。”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2.提問:兔媽媽變成了什么?小兔子又變成了什么?
3.猜猜兔媽媽籃子里裝的是什么?兔媽媽籃子里為什么要放著小草呢?
小結:兔媽媽知道她的寶寶也喜歡吃小草,這樣做可以讓小兔跟兔媽媽回家,這些小草也藏著媽媽濃濃的愛哦!
(五)第五組圖(小白兔變小鳥)
1.提問:
(1)可是小兔子還是不想被媽媽抓住,你們看他又變成什么了?誰能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把話說完整?
(2)媽媽這時又變成什么了呢?
2.師:那我們來聽聽小兔子和兔媽媽怎么說的。
(看課件)小兔子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3.兩位幼兒表演動作,其他幼兒說句子。
(六)第六組圖(小白兔變帆船)
1.提問:(1)小兔子越聊越開心,快看他又變成什么了?(2)這回兔媽媽變成什么了?引導幼兒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把話說完整。
2.師:那我們來聽聽小兔子和兔媽媽怎么說的。
(看課件)小兔子說:“如果你變成樹,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七)第七組圖(小白兔變空中飛人)
1.師:小兔還是不甘心,他又變了!(看課件)他說:“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我就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2.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了什么?孩子們,看看兔媽媽走在細細的鋼絲上,你覺得危險嗎?
小結:但是兔媽媽特別愛小兔子,為了把小兔子找回家,她不怕危險。
三、引導幼兒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來創編小兔和媽媽的對話
提問:
1.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會變成什么?誰愿意當小兔子變一變?
2.媽媽會變成什么來找到小兔子?誰愿意當兔媽媽也變一變?
四、教師講述最后一段
1.師:這時,小兔有點納悶了,他想:為什么無論我變成什么,媽媽總能找到我呢?原來媽媽是那么愛我呀!于是,他決定變成小男孩跑回家。
(看課件)小兔說:“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在半空中,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跑回家。”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手臂好好地抱住你。”小兔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他就這么辦了。“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
2.提問:最后小兔子跑到哪兒去了?
小結:這只逃家小兔最后還是回到了媽媽的懷抱。
3.師:給小朋友留個小任務,回家和媽媽也玩一下這個愛的“捉迷藏”游戲,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會變成什么,看你媽媽能不能找到你。
五、游戲結束
師:我們一起來玩《逃家小兔》的游戲吧!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一個石頭,兩個石頭,找不到小白兔。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一片布,兩片布,我是章魚,我不是小白兔。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一個剪刀,兩個剪刀,我是你們的大白兔。
石頭剪刀布,石頭剪刀布;一個石頭,一個剪刀變成小白兔。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指出了: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因此,我根據指南目標結合《逃家小兔》關于母愛的故事。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使幼兒知道書中的文字表達的是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愛,體驗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同時,《指南》在語言領域“傾聽與表達”目標1: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中也指出:能結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等相對復雜的句子。要求根據幼兒的理解水平有意識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句子。因此,根據《指南》的要求結合《逃家小兔》的句式特點“如果......就......”。將本次活動難點點位于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句式“如果.....就......”,大膽猜測,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媽媽對孩子深深的愛。
2.嘗試運用句式“如果......就......”大膽猜測,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事物的簡單配對關系。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譜,繪本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引起興趣。
耳朵長,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翹,一蹦一跳總在笑。(小兔)
二、出示閱讀封面,幼兒猜測。
1.師:(1)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兔子、草、花)(2)這兩只兔子會是什么關系?它們在干什么?
2.師:這兩只兔子是母子關系,大只的是兔媽媽,小只的是小兔子。它們呀在談話呢。談什么呢?老師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逃家小兔》。
三、出示PPT一~五,引導幼兒閱讀故事《逃家小兔》。
1.出示畫面一:
師:小兔子在做什么?兔媽媽呢?為什么小兔子要逃跑呢?
師小結:原來啊,小兔子長大了,他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逃跑啦!”媽媽說:“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2.出示畫面二:
師:哎,瞧!小兔子變成什么?
師小結:小兔子變成了小鱒魚。她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小兔子變成了小鱒魚,兔媽媽會追到小兔子嗎?兔媽媽會變成了什么追到小兔子呢?
3.出示畫面三:
師:瞧,兔媽媽變成了什么?
師小結:兔媽媽變成了捕魚的人,她說: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師: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這條小鯉魚的?兔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釣小兔呢?兔媽媽有調到小兔子嗎?
師小結:媽媽在用紅蘿卜釣小兔的,兔媽媽用紅蘿卜釣小兔是因為兔媽媽知道小兔喜歡吃蘿卜。
4.出示畫面四:
師:小兔子跑到哪里來了,他變成了什么?
師小結:小兔子跑到高山上,變成了大石頭。她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兔媽媽會追到小兔子嗎?他會變成了什么追到小兔子呢?
5.出示畫面五:
師:小兔子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兔媽媽變成什么來追他?
師小結:兔媽媽變成了爬山的人,她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師:看一看兔媽媽身上都有什么?為什么要拿這么多東西?
師小結:媽媽身上行李、繩子、拐杖,之所以拿這么多東西是因為媽媽要走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小兔,不論多么苦多么累媽媽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
四、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巡回指導。
提出要求:
①看書從第10頁開始一頁一頁輕輕的翻看書本。
②仔細觀看畫面,看看小兔子變成什么?兔媽媽又變成什么追到小兔子?③嘗試用“如果......就.....”的句式輕聲的與小朋友講述故事。
五、出示PPT六~十一,引導幼兒用句式:用句式:如果......就.....講述1.出示畫面六~十:
師:小兔子在哪里?他變成什么?兔媽媽又變成什么?誰能用:如果......就.....把小兔子跟兔媽媽的話說出來。
教師將對應圖片貼到圖譜上(花兒,花匠、小鳥,大樹、帆船,風、空中飛人,走鋼索的人),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句式:如果......就.....講述。2.出示畫面十一:
師:小兔子跟兔媽媽在做什么?他們是怎么說的?
師小結:兔媽媽在喂小兔子吃蘿卜。小兔子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兔媽媽說:來根胡蘿卜吧!
六、完整閱讀。(結合音樂?)
師:現在我們再一起來完整的閱讀這本書本。
師小結:小兔子變變變,沒想到還能變出這么多樣子。小兔子上天入地,可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條魚,花園里的一朵花,一塊高山上的石頭,還是一只小鳥,身后緊追不舍的媽媽總是能夠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說我不再逃了,于是媽媽便喂了他一根象征愛的胡蘿卜。
七、活動延伸:引導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續編故事。
1.師:“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會變成什么?你媽媽會變成什么來找到你?”我們把編的故事用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2.在語言區內讓幼兒介紹自己創編的故事。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閱讀圖書,通過觀察圖書中的圖畫,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情節。
2.嘗試學說"如果……,我就……"的句式,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師生共同閱讀,在說說議議中理解小兔逃跑和媽媽追的故事情節,體會兔媽媽對小兔的關愛和重視,體驗母子親情的溫馨。
活動難點:
理解故事中變化的前后關聯關系,并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來表達活動準備:
1、繪本幻燈片、貼絨圖片一套(石頭、小鱒魚、小花、高山的石頭、小鳥、帆船、空中飛人等)
2、魔術棒
3、兩人一本繪本圖書。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體驗親情的溫馨
1、師:你們喜歡小兔嗎?
師:今天我們要來看一本關于小兔的故事,從前有只兔寶寶,它還很小,可是它卻有一個很大膽的念頭,它很想要離家出走,做一只逃家小兔。(出示封面圖片)
2、想去認識認識這只小兔嗎?那咱們就先到這只小兔的家里看看吧?(出示:小兔和它的媽媽在一起的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3、師:什么叫逃家? 小兔為什么要逃家?(幼兒自由講述)
4、師:就在這個美麗溫馨的晚上,小兔把自己想逃家的想法告訴了媽媽,于是她們之間就說起了關于逃家的事來。如果你是這只小兔打算逃到哪里?
5、師:如果你可以像孫悟空一樣會變,你會變成什么?讓媽媽找不到你。(幼兒想象講述)
二、幼兒觀看課件,并聽故事至兔媽媽變成園丁,初步理解故事前半段內容。
1、出示第1頁師:我們來看看兔媽媽和小兔子到底說了些什么?"老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第一頁。
2、討論第2-3頁,(小鱒魚-捕魚人)小兔變成什么逃走了,媽媽又是變成什么來追的?(引導幼兒觀察第3頁畫面,通過漁網、背簍、膠鞋判斷媽媽要去捕魚。引導幼兒跟著會認字的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3、討論第4-5頁(彩頁)師:看看兔媽媽在做什么?她用什么在釣魚?為什么用紅蘿卜釣魚呢?(引導幼兒說出因為小兔子愛吃紅蘿卜;兔媽媽怕魚鉤傷害到小兔子等)
師小結:哦,原來兔媽媽這么愛小兔子啊。
4、討論第6-9頁出示第6-7頁,老師:頑皮的小兔子又要變了,這次他會變成什么呢?看看,兔媽媽要去做什么了?你們看到小兔子在哪里嗎?兔媽媽變成了誰?她為什么要變成登山的人?你覺得兔媽媽能找到了她心愛的'小兔子嗎?(師生一起扮演角色進行對話)
5、觀察第10-12頁(彩色)還沒等兔媽媽爬上山找到他,小兔子又變了。看看這次他變成了什么?你找到他了嗎?(在一朵花里,變成了一朵花)那媽媽又會變成誰,你從哪里看出來?媽媽為什么不是變成采花的人,而是變成園丁呢?(兩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
6、師:故事里的小兔越變越帶勁了,它跟媽媽已經玩了幾次了啊?它還想跟媽媽繼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呢,它又要變變變了。那么接下去,它又要變成什么逃?媽媽又要變成什么追?它們一共變了幾次呢,請你們接著往下看
三、幼兒自主閱讀,感受"如果……,我就……"的句式
1、幼兒2人一本自主閱讀圖書。
2、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讀懂畫面。
教師指導過程中,可以問問孩子書中小兔還變成了什么?媽媽又變成了誰?有沒有什么地方沒有看懂?
四、運用小圖片理解和回憶故事。
1、師:這本圖畫書中,你看到小兔子都變成了什么?老師將幼兒回答的小兔形象的卡片按順序,貼成一橫排到展板上
2、師:那兔媽媽會變成誰呢?幼兒回答后,老師逐一對應貼上兔媽媽的形象,并同時追問一句兔媽媽對小兔子的愛: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一棵大樹呢?兔媽媽變成了一個走鋼絲的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在空中蕩來蕩去的小兔,好穩穩地接住他等。
3、小結:小兔一共變了7次,變成了小魚、大山……媽媽也了不得,變成了捕魚人、登山者……那最后怎么樣呢?小兔有沒有逃跑成功呢?最后小兔為什么又要重新投入媽媽的懷抱呢?(告訴幼兒: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們的人)
五、教師邊展示多媒體,邊與幼兒一起完整閱讀圖書,邀請幼兒共同講述
教師小結:是呀,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們的人了,在幼兒園老師是最愛你們的人。如果老師逃跑了,你們舍得嗎?那你們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能耐心地傾聽和觀看繪本
2.能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3.能學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活動準備:
《逃家的小兔》故事繪本,兔子圖片兩張(兔媽媽和兔寶寶),多媒體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耐心傾聽和觀看繪本。
活動難點:
能夠較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會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
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給小朋友們出示兔寶寶的圖片并問:“誰來告訴老師,這個是什么?”接著拿出兔媽媽的圖片,再問小朋友們:"今天的故事是關于什么的呢?你們想不想聽呢?"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后我會給小朋友們展示繪本,并給小朋友們講述這個故事。當遇到重點語句時,我會放慢速度,讓小朋友們能有個接受的時間。如:如果你變成一朵小花,我就變成園丁。再念故事時提醒幼兒注意耐心傾聽,當幼兒吵鬧時,教師會說:"大家聽一聽,聲音響不響,大家還能聽見老師在講什么嗎?"這就讓小朋友了解要注意傾聽別人,才能夠知道別人在說什么。
2.提問與討論環節:故事講完后教師提問:"故事中的小兔想干什么?""兔媽媽會怎么做?為什么?"這個提問引入兔媽媽愛兔寶寶。再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想小兔變成了什么,兔媽媽變成什么呢?"通過這幾個核心問題的提問讓幼兒能對故事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感受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并嘗試運用自己的想像力,用"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造句,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當的作出指正。
3.鞏固環節:教師再給孩子們看繪本,同時再念這個故事,讓小朋友們跟著教師嘗試著說出這個故事。再念完后提問:大家還記得這個里面小兔變成了哪些,兔媽媽又變成了什么嗎?這個提問就讓小朋友們再一次加深了映像。
4.檢驗成果:教師再一次展示繪本,讓小朋友們說出這個故事,并作必要的提醒。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理解故事,感受母愛的偉大
2、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學習“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并以此展開想象,創作對話。
3、喜歡閱讀活動,能積極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逃家小兔PPT、逃家小兔flash、故事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想像
1、(出示PPT1,封面)
師:今天,朱老師帶來了兩個朋友,我們瞧瞧。
師:猜猜看,他們在說什么?
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師:知道了故事的名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二、想像與表達
1、(閱讀PPT2)
師:我們來看看兔媽媽和小兔子是怎么說的。
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故事第一頁。
師:小兔子要離家出走了,媽媽會怎么辦呢?
師:如果自己是小兔會逃到哪里去?
師:如果給你一個法寶,讓你象孫悟空一樣72變,你會變成什么?讓媽媽找不到你?
2、(繼續閱讀PPT3)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變成了什么?
(出示圖畫:小兔子變鱒魚,教師讀小兔的對話)
師:你們想想,媽媽聽到這句話會怎么辦?
我們看看哪個媽媽最聰明,猜中了這個方法。
教師讀有感情地朗誦兔媽媽的話
3、觀察畫面細節。
師:看看兔媽媽用什么“魚餌”去“釣”小兔呢?
師: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釣魚呢?
小結:哦,原來兔媽媽這么愛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誦,學習句型:“如果……我就……”
師:我想和小朋友一起來表演一下,我演兔媽媽,你們一起演我的?(兔寶寶),我們來說說小兔和媽媽的話。
師:頑皮的小兔子又要變了,這次他會變成什么呢?
5、小組討論,猜想故事情節
出示PPT4
師:你們看到小兔子在哪里嗎?你們想不想幫幫兔媽媽想想辦法,怎樣追到小兔?
師:每組選一副圖,和你的好朋友討論討論,有哪些好辦法,可以幫助兔媽媽?
三、原文賞析
師:是不是象你們講的那樣呢,兔媽媽最后找到小兔沒有呢?咱們來一起看看這本書吧
四、情感體驗
師:你最喜歡兔媽媽變的什么?并同時追問一句兔媽媽對小兔子的愛。如:兔媽媽為什么不變成采花的人,而是變成園丁呢?兔媽媽為什么要變成一棵大樹呢?
師:小兔子逃跑了,為什么媽媽要一次又一次的追呢?
五、延伸:
幼兒園中班《逃家小兔》教案 篇16
活動名稱:逃家小兔
活動目標: 1借助繪本,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要是”“就”這一句式。
2學習故事中兔媽媽和小兔子有趣的對話,體味母子間的親情。
重點:借助繪本,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要是”“就”這一句式。
難點:學習故事中兔媽媽和小兔子有趣的對話,體味母子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繪本 ppt 小兔圖片
教材分析:中班語言《逃家小兔》設計了小兔子與兔子媽媽之間的對話中體驗變變變的有趣情節,從一開始引出讓幼兒猜測在他們的心中小兔子是什么形象的,在出現小兔子要逃走,讓幼兒產生興趣,小兔子變成小魚逃走,媽媽就用小兔子愛吃的胡蘿卜去把小兔子釣上來,因為只有媽媽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最愛吃什么東西。之后一一引出高山上的巖石等等,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對自己孩子的那份無私的母愛。
活動過程:(一)談話引題(出示小兔子圖片)
師:今天小兔子來我們班做客,再你們心中認識的小兔子是怎么樣的啊?
幼:毛茸茸的,很可愛的,白白的兩個耳朵的,會跳的。
師:恩 。很棒的,在小朋友心中啊小兔子豎著兩只耳朵一蹦一蹦的跳的很可愛的。而且還很愛吃胡蘿卜。今天,小兔子在森林里發生了一件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聽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師利用課件畫冊講述故事
師:小兔子想離開家,他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逃跑是什么意思啊)
幼:跑掉啦。離開媽媽。跑到很遠的地方去
師:那兔媽媽聽到小兔子說的話,,兔媽媽會怎么說呢?
幼:孩子,不要逃跑,媽媽會是那傷心的啦。不要逃跑。
1、師配樂講述第一次的變化
師:我們聽聽兔媽媽怎么說的啊 ,兔媽媽聽到了小兔子說的話就說:“你要是逃跑,媽媽就追你,,因為你是媽媽的小寶貝呀。小兔子看看媽媽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游得遠遠的。”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提問:小兔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鯉魚)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成了捕魚的人)媽媽是怎么說的?(“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鯉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瞧,媽媽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這條小鯉魚的?(媽媽在用紅蘿卜釣小兔的)兔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釣小兔呢?(因為媽媽知道小兔喜歡吃蘿卜)媽媽愛小兔嗎?(愛)
2、講述第二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我就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子變成了大石頭)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爬山的人)看一看媽媽身上都有什么?(行李、繩子、拐杖),為什么要拿這么多東西?(因為媽媽要走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小兔);不論多么苦多么累媽媽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媽媽愛小兔嗎?
3、講述第三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我就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花,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花)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園丁)師:誰知道“園丁”是干什么的?(“園丁”是照顧花草的人)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才能長大。
4、講述第四次變化。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我就變成大樹,好讓你飛回家。” 出示彩圖提問: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鳥)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大樹)為什么?(因為大樹是小鳥的家,媽媽想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
三、幼兒看圖嘗試進行講述故事
1、講述第五次變化。出示彩圖提問
師:小朋友看小兔在這里又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帆船)媽媽變成了什么?(媽媽變成了風)誰能按照前面的句式說一說。(小兔說:“如果你變成大樹,找到我了,我就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 媽媽說:“如果你變成小帆船,我就要變成風,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2、講述第六次變化。出示彩圖提問
師:小朋友看這幅畫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小兔變成了小男孩)媽媽呢?(媽媽就做了小男孩的媽媽,會張開手臂好好的抱住小兔子)
師:我們的故事聽完了,那故事中小兔子是怎么樣的孩子啊 ?
幼:壞孩子,不乖的。不聽話的
師:原來小兔子想到外面看看美麗的世界,可是無論小兔子變成了什么,兔媽媽也會跟著變,兔媽媽跟著變時為了要保護小兔子,不管孩子走到哪里,媽媽總會找到它的,因為媽媽愛寶寶呀
3教師講故事
師:現在啊。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瑤瑤老師來當兔媽媽。小朋友來當小兔子們,我們也來學學他們的有趣對話,教師開始講 一天,小兔子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媽聽了說:你要是逃跑,媽媽就追你,因為你是媽媽心愛的寶貝。那小兔子怎么說的啊 幼兒回答。
幼:小朋友當小兔子接兔媽媽的話
師:我們聽聽最后小兔子怎么說的。小兔子說:“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
那就這么辦了。“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
師:小兔發現,無論走到哪里媽媽總是能找到她的。媽媽還是愛他的,小兔還發現啊 ,還是媽媽的懷抱最溫暖,小朋友們,你們認為你們自己的媽媽的懷抱溫暖嗎,
幼:溫暖
師: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啊,那你認為你媽媽做的哪些事情,是很愛你的
幼:媽媽為我買好吃的
師:媽媽那么愛你們,那你們想怎樣去表達對媽媽的愛
幼:·給媽媽做家務
師:好的,真棒,今天回去之后,我們小朋友要在媽媽耳邊輕輕說句,媽媽,我愛你
活動結束
逃家小兔故事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 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子說,“我就變成溪里的小鱒魚, 游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 ”媽媽說,“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 ”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 ”媽媽說, “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變成一個爬山的人,”小兔說,“我就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如果你變成小花,”媽媽說,“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媽媽說,“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媽媽說,“我就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媽媽說,“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
“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
他就這么辦了。“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