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6篇)
《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秋天里樹葉的變化,知道有的樹葉會變黃飄落。
2、根椐樹葉的外形特征尋找相應的大樹。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實物:楓葉、銀杏葉、梧桐葉若干。
2、自制楓樹、銀杏樹、梧桐樹各一棵。
3、《小樹葉》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自由撿樹葉尋入活動。
1、啊,秋天來了,地上的樹葉可真多呀!小樹葉怎么會都在地上呢?
幼兒一:從樹上掉下不的。
幼兒二:被風吹下來的。
幼兒三:變黃了,就自己掉下來了。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讓幼兒初步感受到秋天樹葉會飄落的現象。)
2、教師小結:原來呀秋天到了,小樹葉慢慢變黃了,被秋風一吹就會飄落下。
3、那我們就每人去撿一片樹葉看看它們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
幼兒一:我的是紅顏色的,像我的手掌。
師:這紅色的樹葉叫楓葉,還有誰手里也是楓葉的,它還像什么?
幼兒二:它還像小魚的尾巴。
幼兒三:它還像漂亮的小裙子。
4、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兒一:我的是黃色的,它像小帽子。
師:這黃色的樹葉叫銀杏葉,還有誰手里拿的也是銀杏葉的,它除了像小帽子,還像什么?
幼兒二:它像掃帚。
幼兒三:它還像兜兜。
5、那你手里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兒一:我拿的是黃色的,它像小金魚的尾巴。
師:這種黃色的樹葉叫梧桐葉,它除了像小金魚的尾巴,它還像什么呢?
幼兒二:它像裙子。
幼兒三:它像頭發。
(評析:通過觀察、對比的方式,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加強幼兒對樹葉的顏色、外形特征的認識。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再一次強調樹葉的顏色和名稱,為下面小樹葉找媽媽作了輔墊。)
6、教師小結:原來小樹葉它們不僅顏色不同,它們的形狀不同。
(二)出示大樹媽媽,小樹葉找媽媽。
1、小樹葉離開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很傷心,那怎么辦呢?你有什么辦法?
幼兒一:給它畫一些樹葉。
幼兒二:給它貼一些樹葉。
幼兒三:把它送到樹媽媽的身邊。
(評析:通過讓幼兒了解小樹葉離開了自己的媽媽,樹葉寶寶和大樹媽媽都非常的感心,引導幼兒想為小樹葉找媽媽的意愿。)
2、紅色的楓葉寶寶,它的媽媽是誰啊?
幼兒一:紅色的。
幼兒二:像小金魚的。
幼兒三:楓樹媽媽。
3、黃色的梧桐葉寶寶,它的媽媽是誰啊?
幼兒一:黃色的。
幼兒二:像手掌的。
幼兒三:梧桐樹媽媽。
4、那這種黃色的銀杏葉寶寶,它的媽媽又是誰呢?
幼兒一:和這種長得一樣的,就是它媽媽。
幼兒二:像裙子的。
幼兒三:是銀杏樹媽媽。
(評析: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進一步讓幼兒對樹葉外形特征的認識,并能根據樹葉的特征進行匹配。)
3、那我們就把小樹葉送到樹媽媽那里去吧。
(評析:通過讓幼兒自由送樹葉寶寶到媽媽身邊,促使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認識樹葉的外形特征。)
4、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看看我們小朋友有沒有送對。如有不對的,及時的給予改正。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片樹葉,它是什么樣子的?它的媽媽到底是誰?
幼兒一:不對,它像小金魚的尾巴,應該它和媽媽長的一樣的。幼兒二:不對,它的媽媽是楓樹媽媽。
(評析:這一環節其實是起到更一進步鞏固幼兒對樹葉的認識。)
(三)結束活動:
1、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幫小樹葉都找到了它們的媽媽,樹媽媽開心得笑了,小樹葉也可高興了,你們聽,它們在唱歌呢。
2、現在老師就是樹媽媽,你們都是我的樹葉寶寶,我們一起跳起來吧。(師幼兒共同表演《小樹葉》)
(評析: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體驗大樹媽媽與小樹葉的親情。)
2、原來小樹葉在春天的時候就會回到大樹媽媽的身上。
活動反思:
1、這個活動從始至終都緊緊圍繞著目標來進行,整個活動以“找”來貫穿其中,孩子們都非常有興趣地參與,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自然、充分的流露。
2、在制作教具時自己也進行了琢磨,制作了正反面不同表情的樹媽媽,通過讓孩子們觀察樹媽媽的表情來想給樹葉寶寶找媽媽的愿望。當將樹葉寶寶送到媽媽的身邊時,大樹媽媽也會開心的笑起來,以似人的方式,進一步讓孩子們感受活動的樂趣。
3、在分析教案時,我反復的推敲。由于我們幼兒園里沒有楓樹、梧桐樹和銀杏樹,我們附近公園也不能完全找不到楓葉、梧桐葉和銀杏葉,所以我為孩子們準備了與樹葉相匹配的大樹圖片,讓孩子對樹媽媽也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再請孩子們帶著樹葉寶寶去找樹媽媽,這樣孩子們既達到了活動的目標,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
4、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知道秋天有的樹葉會落葉,能觀察落葉的不同特征,激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特征感興趣。
《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我這次的活動名稱是:小樹葉找媽媽,活動目標是:
1、通過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2、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然后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后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征及名稱的認識。
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所以結合近階段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于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在活動中。我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當孩子幫樹葉找到媽媽時,我和他們一樣的快樂滿足;當孩子沒找對時,我鼓勵他們不要泄氣,繼續尋找,我力求成為孩子的伙伴,和他們一同體驗、一同成長!
常識活動:小樹葉找媽媽
活動目標:
1、過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對應,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
2、養語言概括力,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葉標本四種。
2、收集的各種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標本)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這些樹葉是從哪里來的呀?
老師這有許多離開了樹媽媽的小樹葉,我們來和小樹葉做朋友,好嗎?
請小朋友在籮筐里找一片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看看它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你們說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么樣呢?
那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么呢?
2、一起來幫你的好朋友小樹葉找媽媽!請小朋友找找小樹葉的媽媽在哪里,它的媽媽是誰?(小朋友分散找樹媽媽)
3、小朋友真能干,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那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再一起來找一找、認一認,好嗎?
剛才有哪些小朋友找的是這片小樹葉的媽媽?它的媽媽在哪里?我們一起去看看。
是不是這個呀?為什么是呀?他們有哪些地方一樣?讓我們來比一比。
那我們把小樹葉送回家吧!
接下來我們再去找哪片小樹葉的媽媽呢?
4、我們小朋友真能干,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還把他們送回了家,我們認識了四種樹葉,你們發現了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秋天很多樹葉都變黃掉落了,但我們今天認識的樹葉不但沒有掉,還越來越綠了,這是怎么回事呀?今天請小朋友回家找答案,下次來告訴大家。
《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科學課《小樹葉找媽媽》。
教材分析: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小樹葉找媽媽》這一活動是在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結合本季節開展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于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細致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在擺擺說說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了,會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對家的認識。
二、說目標活動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的興趣。
2、教師對幼兒進行保護樹木教育,知道樹木對人類的重要性。
3、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獲得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難點: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然后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后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征及名稱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制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磁帶一盒。
3、物質準備:葉標本三種;楊樹、柳樹、楓樹的掛圖;彩紙若干張。
四、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幫助小樹葉找媽媽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
2、問題設置法:
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激發興趣的提問:這些樹葉是從那里來得?激發情感的提問: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樣呢?我們可以幫它做些什么?使幼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進取。
3、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用小樹葉拼貼出美麗的圖畫。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拾落葉)播放音樂,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從樹上飄落的`葉子,配合音樂模擬葉子飄蕩。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幼兒小樹葉隨音樂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樹葉。
(二)幼兒觀察樹葉(發現樹葉的特征)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并說一說它像什么。(幼兒自己尋找、想象)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樹葉像什么?”“扇子”“它還像什么?”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歡的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覺?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么?它的媽媽是誰?
(四)體會成功的喜悅(課間操)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并于它們一同跳舞。
(五)知識拓展(知道樹的種類、作用)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了解其他樹的種類。組織幼兒互相交流并討論樹木有什么作用,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樹木能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六、延伸活動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制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我這次的教學名稱是:小樹葉找媽媽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2、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然后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后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征及名稱的認識。
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所以結合近階段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于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在活動中。我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當孩子幫樹葉找到媽媽時,我和他們一樣的快樂滿足;當孩子沒找對時,我鼓勵他們不要泄氣,繼續尋找,我力求成為孩子的伙伴,和他們一同體驗、一同成長!
常識活動:
小樹葉找媽媽
活動目標:
1、過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對應,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
2、養語言概括力,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葉標本四種。
2、收集的各種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標本)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這些樹葉是從哪里來的呀?
老師這有許多離開了樹媽媽的小樹葉,我們來和小樹葉做朋友,好嗎?
請小朋友在籮筐里找一片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看看它長得什么樣?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你們說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么樣呢?
那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么呢?
2、一起來幫你的好朋友小樹葉找媽媽!請小朋友找找小樹葉的媽媽在哪里,它的媽媽是誰?(小朋友分散找樹媽媽)
3、小朋友真能干,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那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再一起來找一找、認一認,好嗎?
剛才有哪些小朋友找的是這片小樹葉的媽媽?它的媽媽在哪里?我們一起去看看。
是不是這個呀?為什么是呀?他們有哪些地方一樣?讓我們來比一比。
那我們把小樹葉送回家吧!
接下來我們再去找哪片小樹葉的媽媽呢?
4、我們小朋友真能干,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還把他們送回了家,我們認識了四種樹葉,你們發現了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秋天很多樹葉都變黃掉落了,但我們今天認識的樹葉不但沒有掉,還越來越綠了,這是怎么回事呀?今天請小朋友回家找答案,下次來告訴大家。
《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金秋杯”教學活動結束了。我所執教的小班科學活動也結束了。課后,我對我所執教的活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課堂教學需要教育機智。 環節一:上課前,朗朗對著大屏幕直接報出了我上課的內容:“我知道今天蔣老師要給我們上《小樹葉找媽媽》”下面的老師聽了哄然大笑。 環節二:要幫樹葉寶寶找媽媽了,朗朗還沒有等我說完就跑到我身邊來了。 同一個教學活動,不同的幼兒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哪怕在課前你會寫下幼兒可能回答的每一句話,課堂上也難免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以上兩個環節中朗朗的表現就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當時我感覺自己懵了,不知道如何處理。如果在環節一里我對他的表現及時表揚,滿足他的表現欲望,然后提醒他在下面的活動里好好聽,效果可能更好;如果在環節二里,我及時抓住他的表現說“朗朗真是個熱心的孩子,你想幫助什么樹葉寶寶去找媽媽呢?”總比把他抱在手里,對他不予理睬要顯得更加機智。 二、語言需要更加豐富。 聽了師的課,特別是在幼兒回答問題后她的每一句與眾不同的表揚的話。相比之下我的組織語言就顯得是那樣的單一、呆板。活動中我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積極地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當我問幼兒你想把樹葉當什么?你覺得樹葉像什么時幼兒積極回答,而我,只是一帶而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說得真好。” 一節好課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金秋杯里也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教學理念。我要做個有心人,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多向別人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小樹葉找媽媽》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小樹葉找媽媽》這一活動是在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結合本季節開展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于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細致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在擺擺說說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了,會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對家的認識。
二、說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的興趣。
2、教師對幼兒進行保護樹木教育,知道樹木對人類的重要性。
3、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獲得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
難點: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然后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后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征及名稱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制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磁帶一盒;
3、物質準備:葉標本三種;楊樹、柳樹、楓樹的掛圖;彩紙若干張。
四、說教法《綱要》
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幫助小樹葉找媽媽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
2、問題設置法:
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激發興趣的提問:這些樹葉是從那里來得?激發情感的提問: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樣呢?我們可以幫它做些什么?使幼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進取。
3、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用小樹葉拼貼出美麗的圖畫。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拾落葉)播放音樂,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從樹上飄落的葉子,配合音樂模擬葉子飄蕩。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幼兒小樹葉隨音樂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樹葉。
(二)幼兒觀察樹葉(發現樹葉的特征)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并說一說它像什么。(幼兒自己尋找、想象)〔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
例如:"這片樹葉(楊樹葉)像什么?扇子它還像什么?"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歡的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覺?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么?它的媽媽是誰?
(四)體會成功的喜悅(課間操)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并于它們一同跳舞。
(五)知識拓展(知道樹的種類、作用)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了解其他樹的種類。組織幼兒互相交流并討論樹木有什么作用,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樹木能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六、延伸活動(制作葉子畫)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制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