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2017年計劃的幾點其他思考
1、真正讓課程回歸孩子的生活,幼兒充分地享受生活、感受人生,體驗生存的意義。寒假培訓中,所有專家都一再強調關注課堂,關注學生,關注他們的興趣點與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作為幼兒老師,大家每天都在辛苦地付出,給予孩子很多很多,但老師們真應該靜下來好好思考:孩子們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又該如何給予,或者說如何幫助他們尋找與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世界。而構建回歸孩子的課程,應源于幼兒的生活實際,應源于幼兒的生活環境,還源于幼兒的閱讀需要。
2、讓幼兒園讓班級更好玩。應該說我們幼兒園在“課程關注幼兒生活”這方面還是做得是比較到位的,因為課程生活化在《綱要》中被反復強調,老師也都明白生活即教育的道理。但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班額較大的劣勢中,通過更多游戲化、操作式的幼兒自主探究來達到教育的目標,還值得我們思考。一是幼兒園可以增加投入,讓幼兒園變得更好玩更有得玩;二是老師們應該多多學習,選擇貼近幼兒能力水平的內容,創造有利幼兒發展的條件,打造有利孩子成長的空間。三是可以發動家長資源,積極利用周圍環境和社區、社會優勢,讓家庭真正成為幼兒的合作伙伴,促進幼兒整體、和諧、主動、健康地發展。
3、創建特色,注重堅實的保教形象。沒有特色就沒有優勢,沒有優勢就難以創新。幼兒園之問的競爭,一靠實力、二靠特色,而特色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實力。幼兒園通過這幾年的準確定位與大膽開拓,已經在環境、活動、課程上形成了一定的優勢。xx年,除了繼續保障已有特色穩步深入向前發展外,還可以在隊伍建設、教育研究、家園互動等方面進行思考與創新。
4、重視多層次多角度的全面隊伍建設。我們幼兒園不缺乏先進科學的理念,名師也不少,但是在當前大好形式背景下,好的理念和一批名師還不足以完全承擔加速發展的重任。受到體制等歷史原因的制約,幼兒園在人員結構與管理方面應該說存在一些弊病,每一個教職員工都能與目前幼兒園的品牌形成對等嗎?每一個在這個集體當中的人又能真正為市幼品牌添亮添彩嗎?
在我的心中,市幼的品牌應該包涵文化、專業、和諧與創新。而這所有的一切,最關鍵的還是在人,在于每一個市幼人。管理人才優勢不突出;青年教師上手速度慢;中年教師不愿挑擔子;還有部分職工缺少創新、服務意識不強、不愿主動學習、職業倦怠等等,這些存在在小瑕疵都會是我們事業發展的障礙與阻力。我們在為取得成績鼓掌的同時,在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的同時,更應該強化內部的管理與建設,讓每一個市幼人都能成為一面鮮艷的旗幟。因此,隊伍建設應該不僅僅在于中層、青年教師、骨干教師、教研組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水平提升,還應該廣泛地關注到教職工職業道德、幸福感、臨聘員工歸屬感、團員教師志愿意識、中年教師再激活等等項目。另外教輔部門可以在服務意識與服務行為上著力,建議車隊、食堂等部門嘗試建立簡單實用的操作手冊或者服務手冊。
說實話,讓教職工都關注自己的成長是不可能的,但是應該做到讓每個教職工都關心幼兒園的發展,并為之努力工作。
5、為教職員工搭建競賽成長平臺與展示激勵舞臺。xx年在這一點上可以做得更深入也更廣泛些,除了通過擇優,讓名師、骨干參加省市的論文、優質活動、優質課例設計、演講朗誦評比外,應該更廣泛地開展園內各項競賽與展示活動,讓更多部門更多的人參與到競賽與展示中來,也讓更多的老師在不同類型的競賽與展示中找到屬于自己或者屬于團隊的快樂與自信。比如我們這幾年沒有開展過的教師基本功綜合競賽,比如之前在總園獲得好評的保育員技能競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