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組織幼兒園科學課
一、如何有效的組織實驗操作類科學活動
重點:教師的觀察、指導、介入。
1、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2、教師適時的指導和幫助。
在難度上要層層遞進,教師巡視和觀察教師觀察幼兒全體在幼兒操作環節上,不要去干擾幼兒。教師在課堂上要準確、精準,避免重復和羅嗦的語言。
教師要注重個別的差異,去引導。
教師要思維邏輯要清楚,要滿足幼兒的需要,(物質和心理)要有體現個體的差異。體現幼兒探究、交往性、運用多種感官去發現,構建自己的知識面。培養幼兒自身探究和發現的科學態度。教師上容易出現的誤區:(1)完全自由讓幼兒無目的性的探索;(2)教師的介入過多,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幼兒。
二、如何提供有意義的材料
1、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樂于探究,樂于學習、樂于創造。
2、要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位幼兒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
3、材料要有適應的結構,使幼兒通過操作和使用達到教育目標和內容。
4、材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引發幼兒想摸一摸、做一做的愿望。
5、材料要具有開放性,有多種組合的可能性。
6、材料應能使幼兒通過操作明顯的看到事物的之間的關系。
7、材料可以自由的選擇,有利于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
8、材料的擺放和空間的安排應便于孩子的自由的選擇和探索活動。
三、如何有效組織交流討論類科學活動
1、選材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年齡的特點、新穎,有探究點,材料豐富、親身體驗。
2、教學手段:教師作為引導者,關注每位幼兒,加強指導。
3、交流方式:個別小組、師幼交流、幼幼交流。
4、活動提升:提供一些有科學依據的材料、相關知識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