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立項號 xxhxxkt-yj044 課題名稱 如何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研究 負責人 所在單位 xx幼兒園 課題
研
究
的
背
景
和
意
義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話題之一,歷來被人們所關注,尤其是在素質教育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幼兒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目前,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多重視的是孩子的智力開發、只要求孩子學習好,家務事等一并包辦,眾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礎時期和主要場所,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我們的孩子克服缺點,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游戲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幼兒園的德育內容主要是發現幼兒情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一日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我認為對幼兒實施德育活動是貫穿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的整個過程之中的,貫穿于他們與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關系之中。簡而言之,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其各個環節都可以用來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
因此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途徑和方法,為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我們以本課題為突破口,通過研究,探索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變家長觀念,通過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 課
題
名
稱
的
界
定
和
解
讀 (1)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幼兒社會道德要求和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取言傳、身教、踐行等方式,發展幼兒品德、思想、政治、法制等方面素質的教育活動。幼兒德育是教師根據幼兒品德發展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把傳統的文化思想、當代社會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轉化為幼兒的道德品質的過程。
(2)德育生活化:讓幼兒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回歸生活、回歸真實、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尊重幼兒的現實生活、興趣愛好、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幼兒園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更多地注重幼兒的生活世界,它讓幼兒的品德培養回歸生活,回歸真實,回歸自我。
(3)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同伴關系是兒童道德發展的基礎,同伴之間的交往有助于發展兒童的自我概念。”在幼兒生活中,我們應在社會實踐中,使幼兒學會與同伴交往。使社會生活成為幼兒最好的課堂。 課
題
研
究
的
步
驟
和
舉
措
在選擇和運用研究的方法上,我們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思辨和行動調節這兩種方法交融、循環,成為交織在一起的二條循環主線,貫穿在整個研究過程的具體方法之中,發揮引導具體研究方法的主導作用,為此,我們根據不同階段、不同任務的特點選擇具體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