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小貓為什么釣不到魚?
活動目標:
1.知道魚兒的生存需要沒有被污染的水。
2.了解保護水的簡單辦法,增進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嘗試續編故事,發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準備有關水源被污染的錄像資料。
2.準備教育掛圖《主題活動·我們愛地球·小貓釣魚》,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1.談話激趣。
話題:今天天氣真好,小貓又去釣魚了。請小朋友猜猜:小貓有沒有釣到魚?
2.看圖剖析。
a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的內容。
b啟發幼兒討論:小貓為什么釣不到魚?
c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有關水源被污染的錄像片段,并小結:這里原本是一條干凈的小河,后來人們不停地往河里扔果皮、倒垃圾,還有一些工廠把有毒的廢水排到河里,使小河受到了污染,變得又臟又臭。魚兒法辦法在這樣的河里生活,都游走了,來不及游走的魚兒都被毒死了。
3.啟發討論。
a提問:有什么辦法讓河水變干凈?
b啟發幼兒動腦筋,大膽說出自己想到的辦法。例:清理河里的臟物,設置保護水源的告示標記,提醒人們不再亂倒臟物;改變工廠的排污管,建設污水處理站等。
4.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想出的辦法,修改《小貓釣魚》的圖片內容。如把“不亂倒臟物,保護水源“的告示牌貼在小河邊;在河岸上畫污水處理廠,把工廠的排污管接到污水處理廠。
5.續編故事。
鼓勵幼兒對故事的結尾進行續編。如:后來,貓媽媽向人類告狀,呼吁人類要保護水源,從此,居住在小河邊的人們不再往河里倒垃圾、排放污水,小河就變得清澈見底,魚兒又回到小河里愉快地生活,小貓們又可以釣到許多魚了。
活動延伸:
1.把《小貓釣魚》的教育掛圖展示在語言區里,引導幼兒繼續討論交流。
2.在科學區,提供兩瓶水:一瓶清水,一瓶污水。把小魚分別放在水里,觀察魚的變化。討論:魚兒應當生活在什么樣的水里?
3.教幼兒歌曲《小河之歌》,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的內容,如河水的快樂與流淚,魚蝦的健康與生病等。
4.講述故事《是誰害了小鯉魚?》《大魚小魚生病了》,讓幼兒從故事中進一步感知防止水源被污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