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活動《圈兒變變變》說課稿
。壅f教材]
《圈兒變變變》是省編教材大班下學期主題十一《什么變了》中二級主題《我讓材料變化》中的一節活動。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大班幼兒的探索求知意識越來越強,對自己及周圍發生的變化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本節活動通過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塑料圈兒,讓幼兒創造性的進行操作,展開豐富的想象,探索把塑料圈兒想象成不同物體的不同玩法,達到擴展幼兒想象力,激發幼兒探究事物發展變化的興趣的目的。它的材料貼近幼兒生活,容易引起幼兒的操作欲望,體現了健康,社會,藝術等多方面內容的相互滲透與整合,符合大班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壅f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結合《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我確立了情感、能力、動作等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自由玩圈兒及與小伙伴合作玩圈兒的樂趣。
2、培養幼兒把圈兒想象成不同物體進行游戲的能力。
3、指導幼兒練習鉆、爬、跑、跳等基本動作。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培養幼兒把圈兒想象成不同物體進行游戲的能力。
。壅f教法]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方法:
1、談話法:談話包括師幼、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活動開始部分,我通過提問“塑料圈兒像什么?”“我們可以怎樣去玩?”等問題,引導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激發幼兒探索塑料圈兒玩法的興趣。
2、操作法: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在此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能力與經驗自由玩圈兒及合作玩圈兒,大膽進行操作,既滿足幼兒動手的需要,又是對活動教育意義的一次提升,變“想象”為“行動”。
3、游戲法:本節活動以“玩圈兒”的方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4、展示法: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幼兒介紹自己的玩法,既是對幼兒這種需要的滿足,又是對幼兒探索的一種肯定,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就感,使之更樂于參與。
5、直觀演示法:通過播放幼兒玩圈兒的錄象,使幼兒直觀的獲得知識經驗,使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擴展想象,開闊思維。
。壅f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動手操作法、展示法、游戲法, 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等來獲得知識經驗。因為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所以整節活動中,幼兒在玩圈兒中去想象、去探索、去發現,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活動中給幼兒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展現的空間。
[說活動程序]
1.活動身體,做好準備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圈兒操。此環節4分鐘,充分活動身體,為接下來得活動做好身體上的準備。
2.師幼談話,激發興趣
教師通過提問:“塑料圈兒像什么?”“我們還可以怎樣去玩?”等問題,引導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激發幼兒探索塑料圈兒玩法的興趣。此環節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