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落 葉(精選5篇)
大班語言:落 葉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2、能有感情朗誦散文詩,并根據散文詩的語句結構創編散文詩。
3、學會散文詩,并積累動詞:躲、坐、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落葉
物質準備:1、情境圖一幅;2、與2—5句內容相符合的小圖片;3、錄音朗誦《落葉》;4、有關秋風吹拂落葉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秋風吹拂落葉有關情境的視頻。
師:你們剛剛聽到了什么呀?
小結:秋天吹拂落葉的情景是多么美好!今天,老師就帶了一首很美的散文詩《落葉》,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二、理解詩歌
1、播放錄音《落葉》,初步欣賞詩歌。
師:詩歌中主要說了什么季節的景色?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樹葉是怎么從樹枝上飄落下來的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樹葉飄落的樣子。
2、再次欣賞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播放錄音《落葉》
師:詩歌中有哪些小動物喜歡落葉?它們用落葉干什么呢?引導幼兒提練散文中的幾種小動物。
3、教師朗誦并出示意境圖,引導幼兒仔細理解散文詩。
師:①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它做了些什么?它把樹葉當作了什么?引導幼兒理解第一句內容后,讀一讀,記一記。
②樹葉又落在什么地方?螞蟻是怎么過來的?它坐在上面把樹葉當作了什么?
③樹葉還落在什么地方?誰過來?它藏在下面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④樹葉最后又落在什么地方?誰飛過來看見了,說了些什么?
引導幼兒熟悉3—5句內容并讀一讀,記一記。
三、品味詩歌
導語:詩歌只有五句,但每句都很美,你覺得詩歌中哪一句最美呢?請你上來讀一讀。
1、引導幼兒說出詩歌中的詩句,并一起有感情的讀。
教師小結:這3句都是一樣的句型,先講樹葉落在哪里,再講誰來了,做了什么,然后講小動物把樹葉當作什么(教師范讀2—4句)。
2、師:這幾個句子里面用到幾個非常好的表示小動物動作的詞語,你們找一找看看是哪幾個?你們能不能說出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
四、朗誦詩歌
導語:小朋友,落葉這篇散文詩,不但給我們描繪了落葉飄落的美麗圖畫,而且每個語句都是優美的文字,讀起來有美的享受,你們想不想來美美地讀一讀呢?
1、師幼一起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指導幼兒以集體、小組、個別不同形式有感情朗讀。
五、仿編詩歌
師:落葉還可以落在哪里呢?你們覺得還可以把它當作什么?
能不能用散文中2—4句的句型一樣:先講樹葉落在哪里,再講誰來了,做了什么,然后講把樹葉當作什么來說一說?
1、引導幼兒嘗試給同伴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表演仿編詩句。
大班語言:落 葉 篇2
活動背景:現在正值秋季,秋風習習,落葉飄飛,跟孩子們一起看落葉、撿落葉、把落葉清洗后,讓孩子觀察,欣賞落葉的美,感受秋天的氣息,享受其中的樂趣,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落葉》是選自語言老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敘事詩,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象力豐富而漂亮,動態感強。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散文詩中語句短而重復,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運用詩中的句式,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改編詩歌《秋天的落葉》。
2、清洗干凈的秋天的落葉若干。
3、樹葉形狀的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4、記號筆、錄音機、音樂磁帶《秋葉》、《初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引導幼兒想象樹葉飄落的動作,用形體動作嘗試表現。
提問:秋天到了小樹葉怎么了?小樹葉是怎樣飄落的?(請個別幼兒學一學)
2、老師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里,有的落在小河里,還有的落在了院子里……。
二、欣賞《秋天的落葉》全文,理解散文內容。
1、傾聽配樂散文朗誦,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散文的內容。
師:小動物看到這些樹葉可喜歡了,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散文。
提問:散文詩的名字叫什么?散文詩里,你聽到了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
2、操作卡片
(1)出示操作卡片:原來是小蟲、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撿到了樹葉。
卡片左列: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
卡片右列:小船、信箋、房子、傘
(2)操作要求示范。
師:小蟲爬啊爬,撿到一片樹葉,把它當做了小房子。
——老師用紅筆把左列的小蟲和右列的房子連在一起。
師:那么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把樹葉當做什么了呢?我們再來聽一遍,聽的時候,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它們的樹葉。
——老師放慢速度朗誦三遍,幼兒在反復傾聽的基礎上,根據詩歌內容的線索,完成操作卡的連線配對。
3、演示操作卡片,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提問:秋天到了,天氣怎樣?樹葉怎么樣?
提問:樹葉落在地上(溝里、小河里、院子里)誰看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根據孩子的回答,老師講述、演示圖片,突出動詞“爬、游、飛”,強調“這真是挺好的呀!”句式,幼兒學學說說。
4、配樂詩歌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仿編詩歌,大膽表達。
1、引導孩子仿編。
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里,會被誰看見,當做什么呢?
——老師先示范仿編:小白兔
樹葉落在草地上,小白兔撿起一片樹葉,“這真是挺好的扇子呀!”
2、孩子結合情境想象仿編。
——每個孩子選一片樹葉,發揮想象。引導孩子把樹葉的大小和動物的大小加以比較,合理想象樹葉的用處,并運用“這真是挺好的呀!”的句式進行仿編。
三、歌舞表現快樂。
師:小動物撿到了它們想要的樹葉,心里可高興了,它們快樂地跳起了舞。
——孩子扮演小動物拿著實物樹葉跳舞。這時的舞蹈,用了已經學過的舞蹈。
附一 散文詩《秋天的落葉》(改編)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起來,躺在里面,“這真是挺好的屋子呀!”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這真是挺好的小船呀!”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這真是挺好的小傘呀!”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飛來了,說:“來信啦,催我們到南方去啦。”
第二部分:教案實施后的反思
1.勤思才出好課。
在“江蘇省第三屆優秀評優課”上看見一節音樂課,課上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圖譜連線法,孩子們很快學會歌曲,很成功。我就試想可不可以用到兒歌教學中來,于是,我就選用《落葉》這首兒歌,也用圖譜連線法,上完后發現效果不是很好:(1)圖片畫的是簡筆畫,不是很美觀,吸引不了孩子。(2)小朋友連玩線后就沒事做了,反而對手上的紙、筆感興趣。(3)因為要發題板和收題板,所以也浪費了時間。綜上所說,我覺得好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每節課,用在別的課上很成功,不一定在這節課上就能成功演繹。
2.沒有利用多媒體教學。
整個活動的重點在于幼兒學說句式“樹葉落在什么地方,誰怎樣的過來,把它當作什么,這真是挺好的什么呀!”難點在于續編重點句式。雖然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也能勉勉強強地說完整句式,但是,總是需要在老師的幫助和提醒下,才能說完整,整體顯得不夠流利。如果在活動中我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樹葉落到了地上(出示一張樹葉落在地上的圖片),小蟲爬過來(出示一張小蟲爬過來的圖片),躺在下面(出示一張小蟲躺在樹葉下面的圖片),把它當作小屋(出示一張小房子的圖片),讓孩子們看著圖片連起來說句子。這樣可以簡易散文內容,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理解,促使幼兒在學說和續編上就會更出色。
3.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因為在活動前沒做充分的準備,包括前期經驗的準備,仿編散文詩時,發現孩子對大自然的觀察不夠仔細,因此對秋天季節變化仍有很多細節沒有發現,平時接觸落葉的機會也比較少的,所以小朋友們的創編能力比較有限,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還是不夠,沒有達到我期望的效果。
大班語言:落 葉 篇3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此外本教材還具有可拓展的空間,它已不僅僅是個語言教材,它還滲透了更多領域的內容。因此,本教材值得去挖掘其內在的文學內涵,讓幼兒感受文學語言的美,并可有機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活動目標:
1、仔細傾聽,學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運用詩歌中的反問句式,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秋天落葉的北京圖片、小蟲、小螞蟻、小魚、小燕子以及小老鼠、小猴和小熊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
1、出示背景圖片。
——圖片上你們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呢?
秋天到了,小樹葉怎么樣了呢?(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2、——你們見過小樹葉飄落嗎?小樹葉是怎么飄落的呢?
3、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嘗試表現。
4、——現在我們來做小樹葉,用優美的聲音為樹媽媽唱一首秋天的歌吧。
5、唱完后小樹葉做飄落時的造型,保持不動,老師撿樹葉即把幼兒請回座位,讓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樹葉。
——小樹葉,你飄到什么地方了?
6、教師小結:小樹葉飄呀飄,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溝里,有的落在小河里,有的落在院子里等等。
二、欣賞詩歌《秋天的落葉》
(一)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
1、小動物們看到樹葉可喜歡了,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在詩歌里,你聽到了哪些小動物?
(二)操作卡片
1、講解操作卡片:原來是小蟲、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撿到了樹葉。
卡片左列:小蟲、螞蟻、小魚、小燕子
卡片右列:小船、信箋、房子、傘
2、操作要求示范。
(1)小蟲爬呀爬,撿到一片樹葉把它當作小房子
(操作卡片上已經用紅色筆把左列的小蟲和右列的房子連在一起)
(2)那么小螞蟻、小魚和小燕子把樹葉當作什么了呢?我們再來聽一遍,聽到的時候,請你們幫小動物找到他們的樹葉。
(三)演示講解
1、秋天到了,天氣怎么樣?小樹葉怎么樣?
2、樹葉落在地上(溝里、小河里、院子里),誰看見了,他是怎么說的?
——根據孩子的回答,教師演示、講解圖片,突出動詞:爬、游、飛,強調反問句式,幼兒學學說說。
(四)配樂詩歌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想象仿編詩歌。
提問:還有誰會撿到樹葉?他們會把樹葉當作什么,會怎么說呢?
(一)出示其他若干動物圖片,引導幼兒進行仿編。
教師示范:小山羊帽子
小山羊撿到一片樹葉,說“這不是挺好的帽子嗎?”
(二)幼兒結合情境想象仿編。
——每個孩子選一片樹葉,發揮想象。引導孩子把樹葉的大小和動物的大小進行比較,合理想象樹葉的用處,并運用反問的句式進行講述。
如:小老鼠撿起一片樹葉,說“這不是挺好的被子嗎?”
四、歌舞表現快樂。
小動物們撿到了自己想要的樹葉,心里可高興了,它們快樂地跳起了舞蹈。
請幼兒扮演小動物拿著樹葉跳舞。
大班語言:落 葉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落葉,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征。
2、體驗詩歌《落葉》的優美意境。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掛圖《落葉》。
[活動過程]
一、看落葉,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教師出示落葉,讓幼兒觀察落葉的顏色。
教師: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讓幼兒運用肢體學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看圖聽詩歌《落葉》
1、教師出示掛圖《落葉》,朗誦詩歌《落葉》。
2、逐一看圖,理解詩歌的內容。
3、教師:詩歌中有哪些小動物?知道放屁是人和動物的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他們分別將樹葉當作什么?
三、試編詩歌《落葉》
要求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線索和自己的經驗,新編詩歌《落葉》,例如:樹葉落在山上,長頸鹿看見了,放在嘴里,把它當作餅干;樹葉落在地上,小朋友撿起來,放到書里,把它當成書簽。
活動延伸:
外出撿樹葉,比較各種樹葉的相同與不同。
活動反思:
活動《落葉》是我們很少接觸到的詩歌欣賞。由于最近都在上有關樹葉的主題活動,小朋友們對身邊的落葉都很熟悉,所以孩子們對活動比較感興趣。特別是最后的仿編詩歌,我發現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很仔細,袁帥說:“樹葉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蟲爬過來,躺在上面,把它當做搖籃。”、汪涵說:“樹葉落在草地上,小豬拿起來,把它當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對仿編詩歌很感興趣,于是我就把他們編的句子合起來編到詩歌里,小朋友聽到是自己編的句子,都非常興奮,編的就更起勁了。
雖說到最后活動將近半個小時,但時間好象還是太短。于是,我就請小朋友活動后找個好朋友一起編,或編給老師聽。活動后我想,孩子對仿編詩歌的興趣這么高,何不請他們把編好的句子讓爸爸媽媽寫好帶到幼兒園來,再編成新的詩歌,貼在班級里,孩子們肯定會更開心的。
大班語言:落 葉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散文詩,發展幼兒思維的連動性、靈活性。
2.發展幼兒想像力,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發展幼兒口語,學習運用動詞:飄落、爬、躺、坐、游、藏等。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依據散文詩內容畫一幅圖畫。
2.活動前帶小朋友到戶外觀察落葉,拾落葉。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小朋友談話: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引出散文詩的名稱。
(二)教師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要求小朋友認真傾聽,感受散文詩優美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畫,經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
1.秋風起了樹葉是怎樣從樹枝上落下來的?
2.樹葉分別落在了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
(四)豐富詞匯,找出散文詩的動詞,并通過做動作理解動詞。
(五)啟發幼兒想像,鼓勵想出各種各樣的可能。
1.樹葉還落在什么地方?會發生什么事情?請幼兒模仿散文詩的語言進行講述。
2.小朋友想用落葉做什么?
(六)教小朋友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四、各領域滲透
健康:讓幼兒根據秋天的天氣變化增加衣服。
藝術:配合美工活動,讓幼兒用拾回的落葉貼出美麗的圖畫。
科學:讓幼兒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五、生活中滲透
通過打掃落葉,培養幼兒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六、環境中滲透
布置活動室墻面“五彩的秋天”,讓幼兒將戶外拾來的落葉、落花等布置于墻上,使幼兒感受到秋天的美麗景色。
七、家庭中滲透
家長帶領小朋友到公園玩時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樹木、落葉,了解秋天的變化。
八、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散文《落葉》語言優美,很多描繪性很強的句子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我認為該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這些語句,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活動開始,我說:我們在課前收集了許多樹葉的圖片,一起來看看,欣賞一下好嗎?(課件演示各種各樣的樹葉)我:那么多美麗的樹葉,你能用句子來描繪一下嗎?孩子們:有紅的、黃的、還有綠的,很好看。我: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五顏六色。我:一片片五顏六色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什么?孩子們:像小扇子,像小鳥,還有蝴蝶。我:很多很多的五顏六色的葉子掉下來,又像什么?孩子們:像地毯,還有被子,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來玩玩。
經過了上面的鋪墊后,我出示散文的圖畫,結合畫面,邊引導幼兒觀察,邊講述。重點是結合提問,引導幼兒理解一些比喻的句子。如: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飄到屋頂上,屋頂變得金黃,飄到小河里,水面上像漂動著許多小船……最后,我帶領幼兒一起看畫面輕聲朗誦。孩子們在我的暗示下,朗誦時也帶著輕柔的舒緩和靜謐,整個活動室里流淌著一股柔美的源泉。朗誦完后,大家都相視一笑。我知道,大家對散文所表達的那種安靜和自然美已經有了一定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