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那只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
理由: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這個父親很有情趣,穿著深藍色的羽毛假扮成一只老鳥飛來飛去給樹下的兒子表演。有點疑惑的是,這個爸爸賣力的飛來飛去就只是為了逗兒子開心嗎?看到結尾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父親是在教年幼的兒子做數學題。20只鳥,飛掉了5只,又飛掉了4只,總共減少了9只。這個算數很簡單,但是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的,父親 的做法真的良苦用心。可見他對孩子的耐心和關愛。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父親給我做小木棒,和我一起做算數的場景。平常卻溫馨。所以,有必要把這個故事和小朋友們分享,讓他們更多的去熱愛父親感受父親的愛意。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明白為什么爸爸會變成老鳥飛來飛去。
2、理解爸爸對兒子的愛,回想爸爸為自己做過什么事,并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對爸爸的愛。
活動準備:繪本,簡單的圖示。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把繪本故事做成ppt,供教學。
活動過程:
直接引入:誰愿意來介紹下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愛好?(幼兒自由介紹,教師加以提煉:威武勇敢的警察爸爸,廚藝高超的廚師爸爸,喜歡爬山的愛運動的爸爸,善于學習并傳授知識的教授爸爸等等)。你們的爸爸做不同的工作,每個爸爸都與眾不同。你們的爸爸真了不起!
今天,我們請來了一個爸爸。它是一個什么樣的爸爸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 (直接引入部分主要是激發幼兒對爸爸的一些情感,教師在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爸爸的與眾不同處和孩子一起分享,從而調動孩子對活動的積極性)一、完整的欣賞故事一遍1、提問:故事的題目是什么?——一個完整的故事活動,在開始的時候就應該讓幼兒了解故事的題目是什么?2、他的爸爸在做一件什么事?(飛來飛去)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3、接下來老師再和小朋友一起欣賞一下故事。(這個環節主要是對故事有個初步的了解,如果幼兒沒有回答對也沒有關系,直接引入下個環節,分段欣賞)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一):根據繪本講第一部分內容:
提問如下:1、爸爸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第一次飛的?(前天傍晚)2、爸爸飛的時候和其他鳥兒有區別嗎?(有)什么區別?(別的鳥兒是一邊飛一邊唱歌,而爸爸是默默向前飛,全部力氣都用來飛了。而且爸爸很胖,飛起來很吃力。好在別的鳥兒會幫爸爸。
爸爸每次飛完后,笑瞇瞇地看著兒子。兒子搖搖頭。爸爸摸摸兒子的頭,對兒子說了什么話?(沒關系,我再飛一遍。)為什么會這么說?——讓幼兒能充分的理解爸爸對孩子的愛。(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回答故事的內容,更多的可以讓幼兒去體會故事中爸爸對孩子的那份愛體現在哪些方面,從而讓孩子感受爸爸的愛,比如:為什么那么胖了還要飛,原因是為了孩子;再如,當爸爸飛完后兒子搖搖頭后,爸爸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爸爸對孩子的那份愛是無私的)(二):根據繪本講第二部分內容:
1. 昨天我沒看清楚,把什么看成了鳥兒?(一片樹葉)
2. 今天爸爸飛的時候是在第幾批鳥群中?(第二批)
3. 樹上一共有幾只鳥?(20只)
4. 爸爸把鳥兒分組,要求鳥兒怎么飛?(第一次5只一起飛,第二次4只一起飛。這4只鳥中包括了爸爸。其他鳥兒在樹上不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