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王阿姨
活動目標
1.能主動詢問、細心觀察情境中的人和事,并大膽清楚地表達。
2.體驗他人遇到困難時焦急無助的心情,能主動關心他人。
3.培養細心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學習經驗準備:收集身邊人做事粗心的故事。
2.王阿姨粗心生活片段的錄像(推錯車、忘帶錢、放錯佐料等)。
3.王阿姨尋找孩子的電子圖片。
4.“娃娃家”游戲材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向老師詢問及看錄像片的方式。發現、了解王阿姨的特點
1.師:想認識王阿姨嗎?我全知道.來問我吧!(小朋友向老師提問.了解王阿姨的各種信息。)
2.師:王阿姨有一個壞習慣,就藏在這個小電影里,看誰能發現。(觀看錄像片,發現王阿姨粗心的特點。提問:你發現了王阿姨有一個什么習慣?你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二、根據故事線索,幫助王阿姨尋找丟失的孩子
1.師:因為粗心。王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麻煩。老師講述王阿姨丟失孩子的經過。(即《胖嫂》故事的前半部分:從開始到發現斗篷里裹著的是冬瓜)
2.師:王阿姨的孩子不見了,怎么辦呢?
3.教師借助電子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線索進行推理,幫助王阿姨找到孩子。
①師:媽媽發現王阿姨現在抱著的是冬瓜,那孩子會在哪里?為什么?
②學一學王阿姨東找找、西找找的樣子(師:我們一起去冬瓜地里找一找。看看她的孩子在不在那里。)
③師:孩子沒找到,我們卻在冬瓜地里發現了枕頭,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④師:我們一起去王阿姨的家里找一找,看看她的孩子在不在家里。奇怪,怎么床上也沒有王阿姨的寶寶呢?這時候,王阿姨可真要急死了。小朋友想一想,她會說什么話?做什么動作?表情又是怎樣的呢?想一想、學一學王阿姨著急的樣子。
⑤師:王阿姨的孩子到底會在什么地方呢?
三、講述發生在身邊的粗心故事
師:我們終于幫助王阿姨找到了孩子.找得好辛苦,這都是粗心惹的禍。在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時候也會做一些粗心的事。請小朋友也來當嘉賓,講講他們粗心的故事。
四、生活模擬“細心家庭”大獎賽
師:做事粗心會引起很多的麻煩.那如果讓小朋友來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們是做粗心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是——(細心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現在我們就來進行“細心家庭”大獎賽。
1.幼兒組合成幾個家庭,每個家庭中必須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提出要求: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外面下著雨,可是,有一個很小的寶寶.突然生病了,必須馬上送醫院。你能做細心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嗎?
3.各家討論“送寶寶上醫院該做些什么準備”。
4.各家庭分別準備。
5.分別采訪各個家庭:帶了什么?為什么帶?
6.評選最細心的家庭。
活動評析:
《粗心的王阿姨》語言活動中講述的故事《胖嫂》是一個民間故事。其語言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義,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語言活動材料。我嘗試以該故事為原型,將故事內容進行拓展、整合,創設了比原來的語言材料更為廣闊、更富內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語言情境”,讓孩子在活動中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用恰當的語言再現生活。這樣的語言活動,既保持了文學作品原有的魅力,又克服了單一的就教材層面學語言的弊端.讓教材更具立體感.讓孩子的學習活動更豐富,收獲更豐滿。在活動中,我是藝術的引領者,孩子和我在親切自然的語言情景中,快樂地玩著“拋接球”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