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案:《雪孩子》說課稿
(二)、教師有感情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提問:
(1)故事的名子叫什么?
(2)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3)雪孩子去哪里了?
此環節讓幼兒在完整欣賞故事后,運用提問法,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回答。也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回答。讓幼兒知道雪孩子是一個樂于幫助別人的人。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語言環境。
(三):運用課件,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并感受雪孩子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本節活動中的重點,因此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將故事分為四段,讓幼兒視聽結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
1.運用欣賞法引導幼兒欣賞課件第一段后,提問:兔媽媽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獨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 引導幼兒體驗小白兔對雪孩子的喜愛之情。
2.欣賞課件第二段后,提問: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覺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認為這時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樣的?
3.欣賞課件第三段后,提問:雪孩子是怎樣救小白兔的?(引導幼兒學說雪孩子的對話,學習詞沖、跑,進一步體驗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
4.欣賞課件第四段后,提問:兔媽媽回來了,是誰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里了?變成了什么?為什么?
此環節采用的媒體課件,將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動物形象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使得故事內容更加生動,角色更加鮮活,幼兒也更感興趣。運用視聽結合法,通過設計的提問引導幼兒學說角色之間的對話,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時使本次活動的重點得到落實。
5、幼兒分組討論,進行表征:
在此環節 我先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并思考:“雪孩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后雪孩子自己怎樣了?”“你認為雪是怎樣變成云的?”通過討論拓展幼兒思維使幼兒從故事中了解、體會樂于幫助別人的美德。然后我引導幼兒運用表征法根據已有經驗對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云這一自然現象進行表征。因為活動前幼兒已儲備雪遇熱融化,以及水的三態變化的初步經驗,因此在本環節中我運用討論法,讓幼兒展開討論,又運用表征法,引導幼兒表征,使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學原理,從而使活動的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
七、活動延伸部分:
1、在科學區投放多種材料,繼續引導幼兒探索水的三態變化的科學實驗,進一步理解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云的科學原理。
2、課后通過將故事磁帶及角色頭飾放在表演區,小朋友們可以欣賞和表演故事,進一步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