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三只猴子(精選4篇)
大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1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風格,理解歌詞的意思。
2、 在傾聽和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
3、 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在床上亂跳是不安全的。
活動準備:
圖譜兩張
一、導入
猴媽媽有三個頑皮的猴寶寶,它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床上跳,這次它們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來聽一聽。
二、創設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1、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
提問:(1)有一只猴子怎么了?
。2)媽媽看見了是怎么做的?
(3)媽媽叫了什么?
2、這只猴子下來了嗎?(沒有)那我們一起幫媽媽喊它下來
3、范唱第二段。看看床上還有幾只猴子?(兩只)這會又怎么了,聽!
4、范唱第三段。 最后剩幾只?(一只)這次歌詞有點不一樣,你們來聽一聽。
提問:跟前面兩句哪里不一樣?
三、幼兒學唱歌曲1-3段
1、幼兒看著圖譜跟著老師唱1--2遍
師:“這三只猴子真是頑皮,趁媽媽不注意又跑到床上跳,讓我們幫媽媽一起來它們叫下來吧!”教師操作教具,帶著幼兒一起唱1-2遍
2、邊玩游戲邊學唱1——2遍
師:“這首歌好玩嗎?現在老師身上也有三只調皮的猴子,看,一只在這里(拿出一個胳膊),一只在這里(拿出另一個胳膊)、那第三只猴子在哪里呢?哦!原來在這里(伸出一條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邊玩游戲邊唱歌吧!
。ㄓ米兡g的方法把兩只胳膊,一條腿變成了三只猴子,并和教師一起邊唱邊做游戲)
3、請3名幼兒上來扮演小猴子在床上跳,全體幼兒伴唱1-2遍。
師:現在猴子又來到了我們中五班,在哪里呢?誰愿意來當猴子?請三個幼兒上來扮演猴子,全體幼兒伴唱(當唱到每段歌詞的第二句句末時,在其中一只“猴子”頭上貼一個“包”,唱好一句下去一個站旁邊)
四、教師范唱第四段,幼兒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緒
1、師:中五班的猴子都回到位置上了,咦!那三只頑皮的猴子怎么也沒在床上跳呀!你們看床上靜悄悄,猴子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教師運用歌曲里的歌詞來慢速的有節奏的念出來)你們知道猴子去哪了嗎?(幼兒猜測)
2、教師范唱第四段
提問:三只猴子在哪?(出示圖片2)
3、三只猴子怎么了?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4、跟唱第四段1-2遍
五、完整邊扮演邊唱歌曲
六、結束
師:“今天我們學了《三只猴子》這首歌,知道了床上是很危險的,不能在床上亂跳,要不然也要像那三只猴子一樣送到醫院里去,記住了嗎?”
大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2
設計意圖:《三只猴子》是一首詼諧幽默的兒童歌曲,旋律簡單,歌詞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歌曲表現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頭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三只猴子的調皮可愛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們自己,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本活動嘗試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挖掘歌曲的節奏元素,通過蹦跳的肢體語言來表現樂句的節奏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顒幽繕耍1.傾聽音樂,觀察圖譜,初步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特點。2.三人合作,分組練習,嘗試在x和反復變化中進行有節奏的蹦跳,體驗合作跳的成功與喜悅。 3.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活動準備:1.歌曲音樂2.歌曲內容的圖片3.節奏圖若干套活動重難點:嘗試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反復變化中進行有節奏的蹦跳 ;顒舆^程:一、 聽一聽,理解歌曲內容“聽一聽,歌曲里有什么?”傾聽音樂前三段。“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并及時清唱這句歌曲的歌詞。二、 跳一跳、感知不同節奏(一) 分析歌曲,激發跳一跳的興趣1.為什么小猴要在床上跳?教師小結:床上軟軟的,就像蹦蹦床,但是會頭上起包。有一種床在樂園,叫蹦蹦床,你們想來跳一跳嗎?如果我們能在蹦蹦床上有節奏的跳,也許就不會像小猴子一樣起包了。2.跟隨音樂,嘗試有節奏的跳一跳。(二)出示節奏1,鼓勵一拍一下的蹦跳 1.“每一句跳四下,一拍一下” (x x x x )幼兒集體嘗試。教師清唱。 重復一遍,“看看誰的頭上不起包”。 2.提升難度,三個小朋友按節奏一起跳。(三)變換節奏,激發幼兒挑戰的興趣1. 換新的節奏,(x x x ),鼓勵幼兒用拍手練習。2. 鼓勵幼兒上前示范,其他幼兒模仿練習。3. 三人合作練習新的節奏型。三、擺一擺,創編新的節奏(一)教師示范講解:每一組都有這些節奏型,動手擺一擺,變出新的節奏型,看一看哪一組能跟著音樂按節奏跳一跳。 (二)幼兒分組操作,自由練習,教師巡回指導。(三)分組表演,展示新節奏。四、分一分,合作表演節奏進一步提升難度,三人分工,輪跳節奏型,一人一拍,第四拍齊跳。鼓勵三組幼兒表演。五、想一想,領悟歌曲內涵 欣賞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圍,知道不能在床上跳。 “剛才三只猴子頭上都摔了一個包,現在他們怎么樣了?”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小猴受傷住院了,你想對它說什么?”引導幼兒蹦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并能選擇合適的地方
大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3
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旋律,學唱歌曲,并用動作表現歌詞內容。
2.根據手指游戲的提示及反思,記憶歌詞內容。
3.在合作游戲中感受母親對小猴子的關心,知道要保護自己和同伴的安全,不過分用力抓握。
準備:
幼兒玩過“五只猴子蕩秋千”的手指游戲。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教師:猴媽媽有三個頑皮的猴寶寶,它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床上跳,
這次他們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來聽一聽。
2.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詞。
(1)清唱歌曲1-3段,引導幼兒整理情節和歌詞順序。
教師:你聽到了什么?
教師:一開始幾只猴子?在干嗎?(在床上跳)哦,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發生了什么事情?后來呢?最后呢?為什么猴子會一個個減少呢?
教師:媽媽急得怎么樣?叫什么?歌里面到底是怎么說的,我們來聽一聽。
。2)教師清唱第二遍 ,引導幼兒準確聽辨歌詞。(允許幼兒跟唱)
教師:開始發生了什么事?歌里是怎么說的?(帶領幼兒說清歌詞練唱第2句。)
兩只猴子跳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一只猴子呢?還是“有一只”么?
教師:媽媽大聲叫什么?歌里是怎么說的?
3.手指游戲,幫助幼兒學習歌曲。
。1)教師邊做手指游戲,邊歌唱,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三只猴子蹭蹭蹭,跳到我的這張床上來啦!看看他是怎么跳的哦!
教師表演。
教師:用哪幾只手指表示?唱到哪一個字的時候(別)把猴寶寶拉下床的?
。2)帶領幼兒分段玩手指游戲,學唱歌曲。
教師:記得及時把猴寶寶拉下來哦!
第一段結束。教師:現在還剩幾只猴子呀?(檢查幼兒是否伸出的是兩根手指)
兩只小猴子聽好間奏哦!
第二段結束。教師:現在還剩幾只猴子呀?(一根手指)一只小猴子聽好間奏哦!
第三段結束。
教師:我剛才聽到好像有人唱小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的時候和王老師有一點點不一樣,你們聽出來了么?
只剩一只猴子的時候,是“它的頭上摔了一個包”還是“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
有人說是“它的”,有人說是“有一只”,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個是對的呢?
(3)完整隨音樂游戲一次。
4、合作游戲。
。1)教師與全體幼兒游戲,強調手指都要縮回去。
教師:這次你們都來做小猴子,我現在是魔力猴媽媽,手在空中一抓,你們的小猴子全都被怎么樣?(抓到了)是三只都抓到了么?(每一次抓到一只)什么時候小猴子縮回去不跳了?(別再跳)
(2)教師與個別幼兒游戲,引導其余幼兒觀察。
教師:你來表演三只猴子,猴子的部分就由你來唱,好么?我來表演媽媽,媽媽的部分就由我來唱。
教師:我是怎么抓住他的?(抓住手指,然后松開)
要用力抓么?(不能)為什么?(猴寶寶會疼的)
什么時候抓?(趕快)
(3)幼兒之間游戲,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教師:這次女孩子做猴媽媽,男孩子做三只猴子。猴媽媽要注意什么?誰來說一說?(輕輕的抓)
幼兒合作游戲,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大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看圖譜的方法拍打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節奏。
2、嘗試用身體各部位表現不同節奏型。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并初步學習歌曲的詼諧、幽默的風格。
活動準備:
自制歌曲節奏卡、圖譜若干、《三只小猴》歌曲音樂。
活動過程:一、聽音樂,理解歌詞 1、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歌,大家仔細聽一聽,這首歌里唱了小猴子在干什么?(完整聽音樂前三段一遍)
2、三只猴子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再來聽一聽(再完整聽音樂前三段一遍)
三只猴子在床上玩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圖片。
兩只猴子在床上玩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圖片。
一只猴子在床上玩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圖片。
二、聽音樂表現x x x x的節奏
1、幼兒聽第一段音樂拍出x x x x的節奏,說說每一句拍了幾下。
2、老師在黑板上標出x x x x,并貼在相應的圖譜下, 所有小朋友聽前三段音樂每一句話拍四下手。
(播放前三段音樂)
3、引導幼兒用身體各部位表現。
三、看圖譜拍出x x x x x變換的節奏型。
1、教師出示節奏卡x x ,替換每一句的第一張節奏卡,變成 x x x x x,引導幼兒理解x x 的拍法。集體聽音樂拍手練習。
2、教師邊唱邊拍x x x x x的節奏,引導幼兒把x x擺在相應位置,個別幼兒拍出此節奏,集體練習。
3、我們還可以把x x放在旁邊,變成 x x x x x 或x x x x x,幼兒學習拍出這個兩種節奏型。
四、幼兒自由編譜并嘗試看圖譜用身體的不同部位表現節奏。
1、每三人一組進行編譜,有四張節奏卡,x 、x 、x x、x、可以隨意排。
2、小朋友分組表演(老師唱歌打節拍)。三人一起商量出一種方式進行表演。① x x x x x
、 x x x x x ③ x x x x x
五、大家一起聽歌曲學唱《三只猴子》的歌。
結束部分:播放第四段,大家說說故事最后三只小猴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