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評析:大班藝術活動《姥姥門前唱大戲》
(1)教師完整演唱。
師:“這其實是一個民間說唱《姥姥門前唱大戲》,聽一聽哪些地方是說的,哪些地方是唱的?”
幼:“拉鋸扯鋸那里是說的,嘎子嘎子那里是唱的。”
師:“那最后嘎子嘎子那里唱了幾遍呢?”
幼:“一共唱了三遍。”
(評析:最后完整欣賞,體驗變速的唱法,這是這個活動的重點,也是目標之一。所以教師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發現這個變速的過程。)
(2)教師演唱最后一段。
師:“那這三遍的速度一樣嗎?再來聽一聽”
師:“這三遍的速度怎么樣?”
幼:“第一遍是慢的,最后一遍嗯嗯那里也是慢的。”
師:“最后是慢的二、妞、去!(教師出示最后一張圖譜圖片)”
師:“第二遍和第一遍比呢?越來越快還是越來越慢?”
幼:“越來越快。”
(評析:此環節感覺因為教師在整個活動開始的節奏偏快,導致加速唱環節對比不強烈。所以教師應該在活動一開始將整體速度放慢些,效果會更好。)
(3)分三種速度練習。
師:“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先來慢的,然后再越來越快。”
(評析:分三種速度,從慢到快,依次體驗并學唱。此環節,每次唱之前鋼琴伴奏的老師都會給一個速度的前奏,幫助孩子進行演唱,感覺比較好,這樣孩子們速度就整齊劃一。)
三、多種形式復習歌曲。
1.小鼓增加氣氛。
師:“為了增加氣氛,我還請了小鼓來幫忙呢!跟著小鼓的節奏,一起來唱一唱。”
(評析:教師運用小鼓,增加熱鬧的氣氛,也調動孩子們積極性。同時,小鼓的節奏能夠帶動孩子們更有節奏感的說說詞。此外,教師應該注意小鼓和鋼琴應和諧的共同演奏,整體節奏不能亂。)
2.表演。
師:“姥姥門前唱大戲真熱鬧,你們想去看嗎?你們會怎么看?”
幼:“身長脖子去看。”
師:“二妞跟來了,不讓二妞去,可以怎么做呢?”
幼:“做搖手的動作。”
師:“那我們加上動作一起來表演吧!說的時候做拉鋸扯鋸的游戲,然后去看戲。”
(評析:表演環節,調動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感覺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要去姥姥門前看大戲一樣。但是,我覺得此環節可以再豐富一些,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動作。此外,集體表演時,有一半孩子一直在玩拉鋸扯鋸的游戲,忘記最后唱詞部分要加上剛才的動作表演,這時,我覺得教師可以走上前去,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告訴孩子現在應該怎么做。)
3.與客人老師互動。
師:“后面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把快樂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把!每人找一個客人老師一起做游戲!”
(評析:整個第三部分,教師運用多種形,讓孩子們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不斷演唱歌曲。還充分利用了客人教師這一資源,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但是,我覺得既然教師設計了這個環節,就應該讓這個環節更豐富多彩,可以讓孩子們說說:“你會怎樣邀請客人老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