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玩偶進行曲》
玩偶進行曲(省編教材下p175)(大班音樂欣賞活動)
教材分析:
樂曲《玩偶進行曲》選自俄羅斯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樂曲的旋律歡快活潑、詼諧有趣。樂曲為abac的結構形式,a段音樂兼有進行曲和雙拍子舞曲的特點,優美活潑的旋律生動描繪了木偶兵們吹著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氣十足的神態;b段音樂詼諧有趣,富有動感,就好象老鼠王帶領一群老鼠兵東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搗亂的樣子;接著a段又重現,表現了木偶兵在操練的緊張場面;c段的音樂激烈、變化豐富,讓人仿佛親臨到激烈的戰爭場面,并能通過起伏的音樂來了解木偶兵與老鼠兵緊張的戰況。音樂跌宕起伏的旋律、詼諧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與老鼠兵激烈的戰爭場面,深深地吸引幼兒。幼兒通過欣賞活動,有助于感受樂曲優美活潑、詼諧有趣、緊張激烈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通過世界名曲的欣賞,打開了幼兒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為今后欣賞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圖譜提供的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及不同的旋律。
2、根據音樂特點,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木偶與小老鼠的形象。
3、體驗樂曲詼諧的風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音樂欣賞的基礎,能夠分辨不同旋律的音樂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樂形象。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
(點評:幼兒模仿木偶進教室,生動、有趣。而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使音樂的旋律自然地走進了幼兒的記憶,為幼兒欣賞音樂做了很好的鋪墊。)
2、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
(1)幼兒聽音樂教師畫圖譜。
(2)欣賞后提問:
小朋友聽完音樂之后有什么感覺?
你在聽的時候都想到了什么?(點評:圖譜的運用會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這我們已達成共識。而圖譜如何與音樂完美結合,利于幼兒理解、記憶,便成了我們思考的重點。本節活動教師圖譜的恰當運用應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跳躍的旋律教師用短線進行表示、連貫的旋律教師用連線進行表示,當表現故事戰爭時教師則運用“曲線“表現激烈的場面……看似簡單的圖譜,沒有教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沒有教師對幼兒深層次的解讀,是很難設計出的。而教師隨音樂恰當準確現場畫圖譜,更使得音、形與想象自然馳騁,達到表現藝術美與領略音樂神韻之目的。)
3、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音樂的思想內涵。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出示音樂形象。(提供圖片)
(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故事導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教師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幼兒,讓復雜的旋律簡單化,讓幼兒在了解木偶兵與老鼠兵戰爭的起因、過程及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欣賞,從而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作品內容。)
4、欣賞音樂
(1)第一遍分段欣賞樂曲
每段欣賞后提問:請小朋友將圖片貼到相應的圖譜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賞樂曲
鼓勵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自由地表演動作。
(點評:此環節教師是為了了解幼兒在以上兩個環節中對作品的理解情況,同時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打破以往“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5、分段欣賞樂曲。
(1)分別欣賞每段音樂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