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舞蹈:小看戲
泰安市寧陽縣寧陽鎮中心幼兒園 吳光翠 【設計意圖】: 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聽到音樂便能隨著音樂的節奏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因此,從音樂入手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認識節奏,注重音樂對幼兒的整體影響,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音樂、主動地表現音樂,重視從節奏入手,讓幼兒感受互相合作的樂趣,領略音樂歡樂的氣氛。[活動目標]: 1、看懂節奏圖譜,并能根據圖譜的提示打出節奏。 2、能看指揮協調一致地用鈴鼓、碰鈴、圓舞板、小鑼等打擊樂器合奏歡快的樂曲《小看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舞蹈《小看戲》。 2、《小看戲》音樂,手絹花。 3、樂器:鈴鼓、碰鈴、園舞板、小鑼等打擊樂器。 4、樂器圖片,“身體動作圖譜”。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根據“身體動作圖譜”,用打擊樂器合奏樂曲《小看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舞蹈,熟悉樂曲旋律。 師:孩子們,聽著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扭起來嘍!(舞蹈《小看戲》) 2、幼兒在舞蹈動作的基礎上,創編身體動作圖譜。 師:剛才我們跳的舞蹈叫什么名字?(小看戲)《小看戲》是一首東北民歌,樂曲活潑、歡快,我們剛才用舞蹈表現了這首樂曲的節奏,要是不用手絹花,你會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這首樂曲的節奏嗎? (1)教師引導幼兒在轉動手絹花時,做拍肩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x x ︳x ︳。 (2)用拍腿、叉腰等動作表現節奏: ︳ ︳ (3)用拍手、跺腳的動作同時表現結尾節奏:x x ︳x x ︳ 3、教師指導幼兒集體、分組練習“身體動作圖譜”。 (1)教師帶領幼兒做整節奏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打擊樂器配樂方案。 (1)師出示樂器鈴鼓、碰鈴、園舞板、小鑼等,幼兒說出樂器名稱,師帶幼兒鞏固演奏方法。 (2)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發出的聲音,為樂曲配樂。 {配器建議}:
拍手:鈴鼓、碰鈴、圓舞板(齊奏)。
拍肩:小鑼。
拍手、跺腳:編制上的全部樂器。
5、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6、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 7、聯系“六一”,師帶幼兒去找園長老師審查節目,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節奏樂譜張貼于表演區,并投放大量樂器或自制樂器,供幼兒繼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