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愛心手語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接受來自各方面的關懷和愛心,但卻缺乏對他人關愛的體驗。如何讓孩子更好的學會愛,學會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對別人奉獻愛心?在中班的時候,我們結合節日進行了“愛媽媽”“愛爺爺奶奶”“關愛小動物”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從關愛身邊的人到關愛身邊的事和物,小朋友已經有了一定的情感經驗。在一次大班《讓愛住我家》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錄像中的手語表現除了極大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在活動結束后,還有小朋友問我:“老師,如果我碰到聾啞人,怎么來和他們打招呼?”“老師,手語的我愛你是怎么樣的?”可以看出,小朋友開始對聾啞人這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產生了關注,因此,結合感恩節,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對聾啞人產生同情心和愛心,知道聾啞人的非語言交流方式,初步學習用手語表達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聾啞人的交流方式,初步學習用手語表達情感。
2、對聾啞人產生同情心和愛心,樂于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準備
1、手語動畫
2、手指偶一個
3、錄像:千手觀音
4、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活動過程
一、引入:音樂活動《讓愛住我家》
教師:前段時間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讓愛住我家》,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吧。
教師:小朋友,剛剛我們一邊唱歌,還一邊做了什么?
教師 :你知道這些手語是誰用的?為什么要用手語呢?(多讓幼兒發言)
小結:對了,聾啞人聽不到聲音、也說不出話,只好用手做動作和別人“說話”,這就是聾啞人的語言,叫手語。
二、初步認識手語
師:現在呀,老師就做幾個手語請你們猜一猜,我做的手語是什么意思,好嗎? (好)
(教師做手語:你、我、愛)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都猜對了。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下手語啊?今天老師還專門請來了“小熊教授”,請他來教我們手語,好嗎?
三、學習手語:
1、見到別人打聲招呼,我們應該說什么呢?你好
幼兒學習手語“你好”: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教授是怎么做的(看兩遍)。小手拿出來,我們一起跟著小熊來學一學。(兩遍)小朋友之間相互來打招呼看看(注意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
2、當別人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說什么呢?(說“謝謝”)
(幼兒學習手語“謝謝”)
3、世界需要和平,人人都要互相關愛,那么我愛你的手語是怎樣的呢?
(幼兒學習“我愛你”的手語)
4、放學了,該回家了,我們和老師、小朋友們說什么呢?(再見)
幼兒學習“我要走了,再見”
見面說聲你好、你好,
得到幫助說謝謝,
我愛你,你愛我,
離開說聲再見,再見。
四、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
1、故事情境感染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看看她是誰呀?她的表情怎么樣?為什么她會這么傷心呢?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音樂開始)故事:有這么一位先天聾啞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天,小女孩都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很晚了,可媽媽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媽媽已經死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她好害怕,也非常傷心。她大聲叫著,卻說不出話,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教師伴以叫、哭的神情,慢,定格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