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親子活動《編織扇子》
二、指導“給”力
指導是否“給”力是高效教學的關鍵。我吃透教材,把準活動的重、難點,如:本活動的重點是學習編織,由于本班幼兒編織技能較為薄弱,我變“一位教師”為“多位教師”,變“一人指導”為“多人指導”,讓家長與孩子 “一對一,手把手”的指導,同時,讓家長運用縫的技能制作扇子的面,幫助幼兒突破重、難點。通過老師的“傳”,家長的“幫”和“帶”,使活動有條不紊,順利進行。
三、互動“得”力
這一把把不同形狀的扇子,“得”力于師幼互動、親情互動。親情互動是本活動的一大亮點,也是本活動的一道風景線。幼兒在與家長的互動中,在家長的幫助下探求新知,獲取編織的方法與技能,通過環繞圍合進行縫制,感受了局部到整體的變化,積累了感性經驗,體驗了創作中的藝術美和造型美,同時,培養了幼兒合作的能力,體驗了親情互動的樂趣。
四、不足“在”意
教學活動的最大成功在于反思中知不足,反思中求進步。當然活動中有值得分享的地方,但我更在意不足之處。如:幼兒與幼兒之間互動較少;活動中有些家長追求速度,包辦太多,導致幼兒鍛煉的機會較少,老師在這方面的調控能力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