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力(精選7篇)
神奇的力 篇1
【活動設計意圖】 要使大班幼兒領會看不見、摸不著的“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如果不改變過去傳統的“灌輸”辦法,幼兒是難以接受的,還可能扼釘學習興趣。這份設計是想讓幼兒參與各種操作活動和開展有目的的游戲活動:去嘗試感受、探索、發現、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積極情感。設計的“活動延伸”,意欲將正規科學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活動有機結合;正規科學活動就起了指導作用,非正規科學活動就起了鞏固發展作用。 活動要求 1. 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和游戲,初步感受物體的運動與力的關系。 2. 在游戲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3. 啟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的現象,探索其原因。 活動過程 皮球、毽子、沙暢銷書、橡皮筋、小汽車、鉛球、絨球、紙做的老鼠若干個,錄音柚臺。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 主題活動 1.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位看見不朋友。(感到神奇,萌發欲望) 2. 師:老師很喜歡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為什么老師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題:老師抱起一位小朋友) 3. 禽天我們一起與“力”交個朋友,好嗎? 二、 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 1. 師:今天老師在小朋友的椅子下準備了好多玩的東西。(從椅子下拿出各種玩具)說一說是什么?我們給這些玩具取一個很好聽的大名字叫——物體。(舉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體)怎么使這些物體動起來呢?現在請小朋友來玩一玩,玩過之后,告訴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師參與游戲活動中) 2. 幼兒自由發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車……我用手轉球……(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 (集體把玩具放在桌上)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么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用力了或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4.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物體受了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三、 通過幼兒的再次操作規程活動,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 師:小朋友,現在老師與你們一起來玩一玩,不過你要體驗一下,輕輕地用力它會怎么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么樣?玩過之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結合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 幼兒操作后自由發言: 在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動得快……;在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 四、 到室外做“打老鼠”等游戲,讓幼兒感受、發現用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 幾只老鼠四散逃竄。(紙做的老鼠分散的場的四方) 2. 幼兒用沙袋投向逃跑的老鼠。談談你是打哪邊的老鼠,想一想你投的沙袋為什么會向那邊動? 3. 幼兒自由玩各種玩具,使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運動。 小結:我們向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 五、 總結 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動起來。一般來說在一定條件下,用力大,物體動得快;用力小,物體動得慢;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發個方向運動。“力”真神奇,真是。 六、 活動延伸 1. 引導幼兒觀察運動的物體,啟發幼兒提出問題 (1) 觀看天空飄動的國旗 (2) 與手里拿著不動的旗子作比較,啟發幼兒提出:國旗為什么會在天空飄動? 2. 激發幼兒課后、回家。隨時隨地觀察周圍物體怎么會從不動到動的。例如:壺里的水原來不動,燒開后水為什么會在壺里翻滾?電風記為什么會轉動?……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們身上的力能使物體運動以外,“力”還藏在哪里呢? 反思:活動的本身就重點體現了幼兒的動手操作性,探索味道濃。雖然“力”的教材比較抽象、難懂,可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從幼兒身邊取材的原則,我通過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方式,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讓幼兒真切地感知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創設了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學的輕松,學的透徹。最后,我又向幼兒提出了挑戰,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力”,使教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毛慧慧
神奇的力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活動準備: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彩帶。活動過程:1、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么。” (2)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 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2、 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 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 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3、 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 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4、 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5、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6、 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7、 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活動建議:1、 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2、 教師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神奇的力 篇3
第一次の:
《神奇的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白紙、小沙包、雪花片、每組一杯水
輔助材料:透明膠、夾子、橡皮筋、雙面膠、泥工、彩帶。
活動過程剪刀、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小沙包、白紙),把這些沙包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么。”
(2)你扔這些東西都怎么樣了啊?(掉下來、落在桌子上)
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這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落下來。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材料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教師并在黑板上做好記錄)
(1)教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夾子夾住紙使紙落得快。探究把紙折疊了會怎么樣:到底怎么折疊,教師不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自己去探究,去實踐。幼兒在探究和實踐中發現了,把紙簡單折疊成飛機、帽子等和另一張比較落得快。把一張紙對折、對折、再對折后變成了長方形,和另一張紙比較落得更快;
(2)幼兒嘗試探索:
如嘗試將紙團成一團后再落下(分組探究把紙變成紙團會怎么樣:首先幼兒把同樣的兩張紙,一張揉成紙團一張不變,發現紙團落得快。)教師請幼兒進行演示。把一張紙用水打濕后紙的重量增加了,和另一張紙比較也落得更快;把一張紙用透明膠貼上其他的重的東西也落得更快……
(3)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體落下速度變快的這么多方法。
4、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
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結: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但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第二次の:
新《神奇的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白紙、小沙包、羽毛、夾子、彩帶、積木
輔助材料:夾子、透明膠、橡皮筋、雙面膠、
活動過程剪刀、
一、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請你們來看一看(小沙包、白紙),我把這沙包(白紙)往上扔,你看看會發現什么。”
(2)扔這些東西都怎么樣了啊?(掉下來、落在桌子上)
扔上去的東西為什么都會往下落呢?幼兒回答。
是因為地球上的吸引力,所以我們拋扔物體在空中都會自由下落。
(這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落下來。)
二、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物品。請你們動手去試試,玩過之后,告訴大家這些物品下落時哪些快哪些慢?
(2)講解表格,幼兒分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3)引導幼兒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4)校對表格,共同發現證明白紙、羽毛、彩帶、下落速度慢,而沙包、夾子、積木的下落速度快一些。為什么?
小結: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真是“神奇的力”。
三、幼兒嘗試探索:
1、師:有沒有辦法,讓兩張相同的紙,一張紙落得稍快一些?
2、引導幼兒大膽想像和嘗試,將幼兒所想進行演示,找出答案。
將一張紙用夾子夾住,下落時速度會加快。一張紙用透明膠貼上其他的重的東西也落得更快。將紙團成一團后再落下(首先幼兒把同樣的兩張紙,一張揉成紙團一張不變,發現紙團落得快。)把一把紙簡單折疊成飛機、帽子等和另一張比較落得快。把一張紙對折、對折、再對折后變成了長方形,和另一張紙比較落得更快;張紙用水打濕后紙的重量增加了,和另一張紙比較也落得更快……
3、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體落下速度變快的這么多方法。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四、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第三次の:
last《神奇的力》
活動目標 :
1、引導幼兒發現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培養幼兒動手和觀察的能力。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活動準備:
白紙、小沙包、羽毛、夾子、彩帶、積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請你們來看一看(小沙包、白紙),我把這沙包(白紙)往上扔,你看看會發現什么。”
(2)扔這些東西都怎么樣了啊?(掉下來、落在桌子上)
扔上去的東西為什么都會往下落呢?幼兒回答。
是因為地球上的吸引力,所以我們拋扔物體在空中都會自由下落。
(這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能使物體落下來。)
二、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物品。請你們動手去試試,玩過之后,告訴大家這些物品下落時哪些快哪些慢?(同一高度上1、2、3開始)
(2)講解表格,幼兒分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3)引導幼兒同時拋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4)校對表格,共同發現證明白紙、羽毛、彩帶、下落速度慢,而沙包、夾子、積木的下落速度快一些。為什么?
小結: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由于地球的引力物體都會下落。在同一高度上,重的會比輕的落得快。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得高,落下來也快。真是“神奇的力”。
三、幼兒嘗試探索:
1、師:有沒有辦法,讓兩張相同的紙,一張紙落得稍快一些?
2、引導幼兒大膽想像和嘗試,將幼兒所想進行演示,找出答案。
將一張紙用夾子夾住,下落時速度會加快、
3、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物體落下速度變快的這么多方法。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四、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經過三次的教案修改,終于結束了10月份的教研活動。( ⊙ o ⊙ )!------10-24 止
神奇的力 篇4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神奇的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松塔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西的游戲。”
(2)游戲要求: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現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最后結果是什么樣的?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2、 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
(2) 選擇你認為落地速度快的物體
(3)你發現什么東西落得快,什么東西落得慢?
3、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知道物體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那是因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現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
4、 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5、延伸活動: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
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
聽課活動反思
對《神奇的力》教學活動的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游戲活動——扔東西,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設計的活動延伸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意欲將正規科學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活動(區域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考,并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驗而選擇了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為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
我覺得在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實驗材料考慮還不夠細致周到,還可以豐富一些材料:如各種糖紙、包裝紙、羽毛、雪花片、手絹、紙杯、吸管、橡皮泥、氣球等
2、 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現告訴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于這種現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煉引導原因。因為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所以以后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節,讓他們相互交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 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相對以往的教學活動我說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孩子的總結,但在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急于替代的現象。
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學活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嘗試,雖然每次實施中都會自問“為什么就沒有人家上海老師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實施中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也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我想觀摩教學活動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它能讓我們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
對其它教學活動的感悟:
第一、我覺得這種新形式的聽課活動,改變了過去的傳統聽棵模式,老師能帶著期待的情感,積極的思想去聽課。
第二、7節教學展示活動的選材都來源于生活,體現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再次實踐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學活動設計的精巧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記得剛開始整合課程的時候我們的觀摩活動象拼盤,什么都有就叫綜合活動,而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師的教學重點,又能深刻的領悟到學科融合的恰倒好處:肖老師生活與語言的融合,姚老師藝術與健康的融合,王老師科學與語言、數學的融合,劉老師科學與語言的融合、雪蓮老師藝術與數學、語言的融合,李老師科學與生活、語言的融合。
第四、教學活動的準備簡單而有實效性。在我們以往的觀摩活動中也曾出現過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課件。而本次活動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們大家借鑒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和操作性。例如,姚老師投放瓶子的多用性,王老師變色的新奇性,雪蓮老師裝飾紙張的創新性、合作性。李老師課件的生活性(上海老師課件來源生活)
走進宋幼一直期待能聽到一些老師精彩的活動,可感受最多的是區域活動的靈活多樣,特別是一些美工、數學、科學活動他們都是通過區域來實施的,集體活動要么就是解決集體的問題要么就是揭示科學的道理。所以對于科學活動的實施我建議能將集體與區域相融合滲透,而且一節活動只重點解決一種問題,我個人覺得劉老師關于紙橋的承受性操作實踐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活動進行實施。
看到肖老師的選材我很受啟發,以往每到開學老師們都急著向我索要區域活動材料制作的計劃,其實小班本身就有很多的教育內容需要去捕捉的:怎樣穿鞋、怎樣穿衣服褲子、怎樣疊衣服、怎樣洗手,怎樣疊毛巾,怎樣整理衣褲,包括怎樣疊衣服袋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教育活動內容。對于肖老師的活動我也有一個問題想和大家探討:我認為區分鞋的反正應該在穿鞋前來做,我們穿鞋都是先擺好再穿鞋,而且只有認識了鞋的反正才能引導孩子在平時整理、取放鞋的時候能整齊有序擺放。
以上是我個人對于兩天來聽課活動的一些反思,也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進行指正,也希望老師對于我的教學活動多提指導性意見。
神奇的力 篇5
一、設計意圖: 我們發現,大班幼兒對周圍各種事物、現象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明顯增強,為了讓他們感知看不見、摸不著的“力”,本活動設計注重從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對“力”的初步探索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氛圍,提供幼兒身邊豐富而熟悉的材料、器械,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參與、嘗試。 活動過程中,教師一改傳統的師生關系和傳授方式,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導下,將教師的身份隱藏起來,始終以“激趣、啟思、導疑”的同伴身份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操作,引導幼兒不斷地在活動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們在游戲互動中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成功的樂趣。二、有益經驗: 1.通過戶外體育游戲,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增強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啟發幼兒觀察、主動探究的欲望,能初步感受力以及物體的運動與力的關系; 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3.在活動中讓幼兒學習、體驗互動合作、協商與分享。三、活動重、難點: 感受力以及物體的運動與力的關系四、活動準備: 小皮球、小推車、沙包、圈、沙袋、輪胎、羊角球五、預設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略顯神秘,讓孩子找一位“看不見的朋友” 2.幼兒自選游戲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引導幼兒說出身體的哪個部位在用力 (1)介紹玩具及活動要求 (2)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活動,教師參與,引導 (3)共同探討,得出結論: 物體受了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3.游戲——投沙包 (1)幼兒第一次嘗試:比一比,看誰投得遠; (2)教師示范講解:怎樣用力,才能使沙包投得更遠; (3)幼兒第二次嘗試:體驗身體用力的部位及用力的方法,初步感受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4.游戲——聰明的大力水手 (1)將幼兒分組; (2)提出要求:將玩具、輪胎、沙袋搬運到指定地點,分三次完成; (3)幼兒感受搬運物體的重量,協商搬運的方法; (4)第一次比賽; (5)教師引導、暗示,用何種方法更快更省力; (6)第二次比賽,通過比較,感受力的神奇,慶祝成功。 5.談話、延伸: (1)看不見的朋友是誰? (2)它藏在哪? (3)隨機引發新的問題,自然結束。
神奇的力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
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彩帶。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么。”
(2)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 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2、 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 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 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 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 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 為什么物體都會往下落?
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么會落下來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 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 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
幼兒繼續感知。
活動建議:
1、 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
2、 教師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活動評析:(吳蓉)
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神奇的力 篇7
教學目標:1、了解牛奶中的脂肪遇到洗潔精中的活性因子會產生力量的實驗原理
2、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活動
3、在競賽游戲中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實驗原理
教學難點:實驗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牛奶、洗潔精、水、顏料、滴管、碗、kt板、操作盤、剪刀、多媒體
教學過程:一、導入
小朋友們都喜不喜歡放煙火?方老師今天就要在這個屋子里給小朋友放一場美麗的煙火,你們相信么?不相信的話就請你們睜大小眼睛看方老師表演吧!
二、示范實驗過程,提出實驗要求
首先,我要向小朋友介紹我放煙火的材料,只需要三種東西,(出示洗潔精)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么東西?這是我們平時刷碗用的洗潔精。(指著牛奶)那小朋友們一定知道這是什么?(牛奶)小朋友們小不想知道方老師是怎么用洗潔精和牛奶放煙火的?那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好了。 先用滴管吸入顏料,輕輕地滴一滴在牛奶里,(示范),小朋友看看這像不像煙火?(不像),那小朋友仔細看方老師滴入洗潔精后會怎么樣吧!(滴入洗潔精)哇,看我的煙火成功了!小朋友們想不想試一試?(想)那在試之前,方老師有幾個要求要跟小朋友說一下:1、滴入洗潔精的時候,滴管不要碰到牛奶;
2、吸入顏料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將顏料沾到了衣服上
3、因為洗潔精比較稠,老師已經在你們的滴管中吸入了洗潔精,所以你們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不用再次吸入了
4、滴管從哪個碗里拿的就要,要再放回里面去
好,現在請小朋友們見證奇跡去吧!
三、幼兒操作實驗,教師指導
1、牛奶實驗。
2、水的對比實驗。你們發現奇跡了么?現在請小朋友在裝水的托盤里面試一試,看看有沒有在牛奶中的效果。
四、原理講解
試驗時間結束,請小朋友迅速將滴管放回原處,做到前面的小板凳上來,方老師有個秘密要告訴小朋友。
小朋友們知道,當滴入洗潔精后,顏料會迅速擴散成美麗的花紋。那在水中,有沒有這種效果?(沒有)你們想不想為什么會這樣?方老師請了兩個小精靈來告訴你們吧!(播放視頻)。教師總結:原來呀,牛奶里面住著一個小精靈叫——(脂肪),洗潔精里面也住著一個小精靈叫——(活性因子),當脂肪和活性因子這兩個小精靈碰到一起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力量),就是這種力量,把我們的顏料給推開了。而水里沒有脂肪,活性因子覺得太孤單了,無法產生力量,所以在水里就沒有擴散成美麗的花紋。
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種神奇的力量有多大呢?方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泡沫塑料板,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這種力量能不能把它推動。
五、實驗推動“小船”
用剪刀把kt板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當做小船。使用剪刀的時候要小心,剪掉的板子放在中間筐里。在牛奶中直接滴入洗潔精就可以了,小朋友們可以自己探索一下,怎么樣才能讓小船聽你的話,想讓它往前走就往前走,怎么樣控制它們的方向。(進行個別指導)
總結、解決試驗中的問題:
1、你的小船走了么?如果沒走,是一直都沒走么?
2、如果讓小船往前走,洗潔精應該滴在小船的哪個方向?總結方向
示范或者不示范,視情況而定。
現在小朋友都掌握了推動小船的奧秘,我們來一場比賽好不好?
七、比賽《跑跑卡丁船》
出示賽道,請幼兒仔細聽“跑跑卡丁船”的游戲規則:紅隊和藍隊各從自己的起點出發,第一個到對面的獲勝。比賽過程中,不能用滴管碰到小船,否則就是犯規,要再回到起點重新開始。請幼兒自由結合,4人一組,選出一個小選手比賽,其他三人為他們加油助威。
八、活動延伸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東西里面都住著小精靈脂肪,走,跟方老師到科學區角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