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我從哪里來》
活動目標:1、通過觀看課件,了解生命的由來及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情況。 2、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出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3、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活動準備:教具:有關課件材料:小枕頭人手一個活動過程: 一、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他有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忙“我從哪里來呢?”1、提問:(1)小寶寶從哪里來?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你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呢?(幼兒回答)到底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 播放課件,讓幼兒通過觀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一)分段觀看課件,分步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生長的情況。觀看課件(一)小圓球的由來1、提問:(1)你看到了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再次提問)(2)爸爸的一顆種子和媽媽的一顆種子碰在一起后怎樣了?(3)兩顆種子結合以后的小圓球去了哪里呢?小結:爸爸的種子就象小蝌蚪一樣游到媽媽的種子那里,這時有一顆游得最快的就會與媽媽的種子結合變成一個小圓球,而其他的小蝌蚪就進不去了,小圓球滾啊滾,最后滾到媽媽的肚子里,在小床上安了家。觀看課件(二)小圓球的變化1、提問:(1)媽媽的肚子里有了小圓球后媽媽變得怎么樣啦?媽媽為什么會變得愛吃東西了呢?(2)這時的小圓球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3)小圓球里的月牙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它不再是小月牙了,現(xiàn)在他叫什么名字呀?2、小結:媽媽的肚子里有了小圓球后,媽媽就變得愛吃東西了,因為她要把營養(yǎng)送給小圓球里的小月牙,而這時,吸收了營養(yǎng)的小月牙就會慢慢長出圓圓的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它有一個新的名字叫胎兒。3、猜測:媽媽的肚子里有了胎兒之后,媽媽的身體會有什么變化呢?還會有什么感覺呢?4、體驗:我來做媽媽。(1)規(guī)則:按要求做動作,一定要保護好肚子里的小胎兒。(2)懷孕的“媽媽”按照老師的指令做動作:小心走路——扶著肚子散步——輕輕坐下——彎腰系鞋帶——彎腰打掃衛(wèi)生——彎腰撿東西——帶小朋友跑步等進行語言提示。(3)體驗過后,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5、懷孕的老師進行小結:我覺得懷孕剛開始時特別會惡心,想嘔吐,看見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誡自己必須得吃,因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yǎng)了;等到胎兒稍微大一點時,我就覺得帶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尤其是彎腰的動作很不方便,上樓梯會覺得很累,稍重一點的東西拎不動;雖然愛美,但不能化妝,怕對寶寶有影響;平時也不能長時間的看電視和電腦,那樣都會覺得很累,我覺得懷孕后非常的辛苦。觀看課件(三)胎兒的活動1、提問: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啊?2、根據(jù)回答進行模仿。3、觀看課件并小結: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整天睡覺,不過有時他也會伸伸腰,踢踢腿,有時還會換個姿勢睡覺,時間長了,小胎兒就不想呆在肚子里了,想到外面來看看爸爸、媽媽了。觀看課件(四)嬰兒的出生1、提問:以前還是在媽媽肚子里的小胎兒,現(xiàn)在怎樣了?他叫什么名字了?2、小結: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大概有280天就生出來了,變成了嬰兒。(二)完整觀看課件,完整系統(tǒng)的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發(fā)育。邊觀看課件邊進行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那象小蝌蚪一樣的種子會與媽媽的種子友好地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后留在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圓球也會在小床里一天天長大,變成了小胎兒,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經(jīng)歷了280天左右,成形的小胎兒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這時他又有一個新的名字叫嬰兒。 三、游戲活動:我的由來1、規(guī)則:聽清楚要求做動作,聰明的小胎兒肯定耳朵最靈;學本領時不能馬虎,因為我們的身體都要棒棒的;不能幅度太大,會弄疼媽媽;小胎兒還不會說話哦;比比誰是長得最健康、最聰明的小胎兒。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月牙,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小月牙先長出小腦袋,再長出小手,小腳,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jīng)常舔舔我的小手指,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于出來了,好美麗啊。四、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1、談話--如何報答媽媽?師: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我們每個人的由來,我們還體驗了媽媽懷孕的辛苦和勞累。我們知道每個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那我們小朋友可以怎么樣來報答自己勇敢的媽媽呢?2、總結:我們現(xiàn)在還小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媽媽,慢慢長大也不能忘記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