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和才能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發現、質疑、創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認識、書寫并積累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活的人物形象。
3、學習并運用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感受人物形象,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教學準備:了解《小兵張嘎》的故事梗概、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慧眼識金
(一)、師導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人物描寫一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二)、教師板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三)、齊讀課題
(四)、師導語:老師這里有一篇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片斷,誰來讀。
(五)、指名學生朗讀。
(六)、課件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兒決定摔跤,兩個人都是摔跤的慣手,可最終還是胖墩兒贏得了比賽。”
(七)、師導語:這節課老師想讓你們做一個小小評判家,運用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把它和原文比較,看看那篇更精彩?現在請大家大聲讀原文,進行比較,讀后同桌之間可以交流、討論。
(八)、學生讀書后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二、任我評說
(一)、師導語:誰來運用學過的方法作評判
預設:原文更精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
(二)、師導語:是啊!這些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些對突出人物的性格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將在對比品讀中進一步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對比品讀
(一)、師導語:現在請大家再來默讀全文,看看哪分別描寫了第一句、第二句?
(二)、對比引讀第一、二段。
1、生自讀第一、二段,畫出描寫語言的句子。
2、師引導:言為心聲,想象他們各自都會想些什么?
3、指名學生回答:
預設:小嘎子在想,我要選擇我的強項,不能輸了比賽。
4、師導語:從語言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嘎子?
預設一:從語言中我看出了嘎子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從破折號可以看出他在思考,是一個遇事不著急,凡事想一想,富于心計的嘎子
板書:語言富于心計
預設二:小胖墩在想,我才不怕呢!摔跤可是我的強項,任你怎樣摔?
5、師導語: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胖墩兒?
預設:從跳、退、閃、脫、叉著幾個動詞,看出胖墩兒的動作靈活,從語言還可以看出胖墩兒的豪爽、膽大、不在乎,這些也可以看出胖墩兒是摔跤的慣手。
板書:動作靈活敏捷豪爽膽大
6、師導語:我們先自己練練讀好這兩個句子吧!
7、師引讀:小嘎子自認為摔跤是戰勝胖墩的法寶,所以他提議
8、生接讀:“要不——摔跤。”
9、師引讀:小胖墩也不示弱
10、生接讀:“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三)、師導語:作者僅用兩段話,借助語言、動作就再現了兩個鮮活的摔跤慣手形象,下面請同學們采用以下方法自學第三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慣手寫具體的?
1、課件出示:
(1)、抓住動作、神態、心理活動體會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