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紙片和慢紙片》教學思考
科學探索活動主張幼兒在自我的探索和操作中,主動從環境中獲取知識,并能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在主題“快快慢慢”中,曾組織過一個科學活動《快紙片和慢紙片》,在這個活動中無論是探究發現,還是交流表達,孩子的參與興趣始終十分濃厚,從中獲得較好的發展。不過,整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只有兩張紙片,為何會引發孩子積極地探究呢?把教學進行回放,從中尋找答案.
教學回放:
環節一:紙片落下來(教師事先在每張桌上放一個籃子,籃子里裝著夠每個孩子一張的藍紙片)
(1)猜測紙片落下來時狀態。
師:今天我們用紙來做游戲,讓紙落下來,請你猜猜紙片會是怎么落下來的?(幼兒猜測它落下來時的樣子,教師及時用筆記錄)
幼1邊說邊動作:可能直直的落下來
幼2:可能是這樣(
幼3邊說邊左右移動:可能是這樣這樣
幼4:可能是彎彎著落下來
……
師:大家想到了很多落下來的樣子,可是光猜可不行,到底怎么樣,大家還是去試一試。
(2)幼兒探索,并交流紙片落下來時的樣子。
師:發現紙片是怎么落下來的嗎?
幼:是翻著滾下來的
幼:是左右搖搖擺擺飛下來的
……
環節二:快紙片和慢紙片
(1)提出問題
師:小紙片落下來時有時會打著滾,有時會搖搖擺擺飛下來,那是不是紙片落下來會一樣快呢?請你把兩張紙片從一樣高地地方同時落下來,看看會怎么樣?(教師將紅紙片投放進籃子,供幼兒自主取)
(2)幼兒探索并交流發現
師:你們發現誰落下來快?
幼1:我發現紅紙片先落下來,比較快。(演示給大家看)
幼2:我發現藍紙片快。(也演示給大家看)
師:咦,同樣地兩張紙怎么會有時這張快,有時那張塊呀?
幼:我發現了,他(指第二個幼兒)剛才的藍紙片有點彎(可能風吹的),所以快了。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這么細小的地方都被你看到了。看樣子,什么都是不一定的,有很多變化會影響紙片落下來時的快慢。
環節三:紙片變一變
(1)提出問題
師:那如果把紙片變一變,落下來時會怎么樣呢?請你等會兒把藍紙片變一變,紅紙片不變比一比,看誰落下來快好嗎?
(2)幼兒探索,并交流
師:剛才,你是怎么變的?誰落下來快?
幼1:我把藍紙片彎了一彎(彎成一個圈),藍紙片落下來快。
幼2:我把藍紙片卷了一卷(卷成蝸牛背,因為孩子在手工去有做蝸牛的經驗),藍紙片快。
幼3:我把藍紙片折了(折成一個小的三角),藍紙片快。
……
師:都是誰快?
幼:藍紙片
師:紙變了一變以后,落下來的速度就變了。那他們三個如果一起落下來,又會誰快呢?(三位幼兒演示后發現折成小三角的最快)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小的最快
師:原來,同樣的一張紙變得越小落得越快。
延伸活動:
師:如果再把這張藍紙片紙變成紙蜻蜓,它又會怎么落下來呢?
區角活動:
師:如果是不一樣的紙(厚薄、紙質等)它們又會誰快誰慢呢?
思考:
雖然至始至終只有兩張一樣材質、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的紙張,但喚起的卻是孩子積極地探究與深入地發現.其實原因很簡單其一:探究的問題,貼近幼兒的已有經驗。中班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增強,但是只是逐步理解周圍世界中一些表面的,簡單的因果關系,其思維主要還是依靠具體事物的形象和對它們的聯想。因此,活動抓住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提出適合他們能力的探究問題:紙片會怎么落下來的?兩張同樣地紙誰快誰慢?如果改變一下又會怎樣?……這些探究,讓孩子們能夠跳一跳夠得著(如果在第一次的活動中就提供很多不一樣材質的紙,對剛升中班幼兒來說是容易產生干擾,出現思維上的混淆),同時又具有一定挑戰性,孩子的探究興趣當然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