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什么東西不見了
大班科學活動:什么東西不見了
作者:韓娜 趙彩鳳 昌樂縣第二中學幼兒園
【設計意圖】
溶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科學現象,孩子們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對于溶化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卻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觀察、操作、記錄、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對科學現象有濃厚的探索興趣。本節課就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來感知、理解物體溶化的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觀察、記錄能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塊糖、果珍、一次性紙杯、碟子、熱水、涼水、記錄表、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實驗中探索、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水的溫度、是否攪拌等因素有關系。
【活動流程】
(一)猜測和假設:
教師出示各種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種糖、植物種子等等)。幼兒猜測:哪些物品放進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進水里不化?
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后進行分類:能溶化的一組,不能溶化的一組。
提出問題:如果把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樣做能讓它化得快一些呢?導入課題。
(二)第一項探索活動:
什么樣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樣的物品化得慢?(幼兒帶著問題,在求知欲的驅動下通過操作、記錄、討論、分析來理解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系)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各種試驗用具并說出它們的名字。(四種糖:面糖、砂糖、冰糖、塊糖,每人一個貼有不同糖的圖案的實驗杯子、攪拌棒、一杯溫水、一份調查表、一支彩筆)
2、引導幼兒猜測:如果我們把這四種糖分別放進水里,哪種糖會先化完呢?為什么?
3、幼兒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貼的標志取對應的糖,在老師發出指令后同時把糖倒入杯子并開始攪拌,比比誰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請幼兒在確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記錄,第一個化完的寫上數字1,第二個化完的寫2,依次類推。
5、實驗結束后幼兒先在小組內交流實驗結果,然后在教師指導下把表格上的記錄結果統計到老師的大表上。
6、教師引導全體幼兒一起看表格分析記錄結果,明確四種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請幼兒思考:什么樣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樣的物品化得慢?
教師小結: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系。
(三)第二項探索活動:
老師準備了同樣大小的塊糖,請你動腦筋、想辦法,看看誰能讓糖最先化完?(激發幼兒充分調動原有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影響物體溶化速度的相關因素,初步理解融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系)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實驗材料,說出材料的名稱:塊糖、涼水、熱水、攪拌棒。
猜想:利用桌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材料,怎樣做能讓糖化得快呢?
2、教師發出口令請幼兒同時將塊糖放進杯子里,然后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操作,比一比誰的糖先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