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哩嘀哩》教學反思
教學通過看圖片、聽歌曲、走出課堂欣賞大自然的美麗等活動,感受自然界的變化,使學生盡情享受春天帶來的喜悅。 在活動中尋找春天,抓住春天的聲音、色彩、節奏、動作,提煉藝術素材。并能在感性上區分歌曲的樂段。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在哪里呢?······”歌曲《嘀哩嘀哩》一開始就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我組織了學生開展的“我眼中的春天”為主題的一系列探究活動。 學生們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已經初步找到了春天的特征,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但我在進行歌曲教學的時候,學生們都踴躍地爭著要將小組探究的結果告訴大家。 通過范唱指導學生進一步用跳躍的聲音,歡快的情緒來演唱。最后的歌舞表演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學生形象生動的歌舞表演將本節課推向了高潮。 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新教育理念,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音樂課堂上。 在音樂課中進行探究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為了搜集有關春天的資料采用了多種方法,有的上網,有的實地考察,還有的翻閱書籍。這樣,使那些不喜歡音樂的學生也在音樂課中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使音樂課不再是單純的音樂教學,把學習的課堂延伸向了社會。 事實也證明學生們唱得特別投入,教學效果也特別好。情感的體驗真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東西,探究活動與音樂課的結合點也正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