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閱讀教學(精選3篇)
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篇1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說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么是開展活動,要么就是讓學生自學。《 新目標英語 》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閱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采用閱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梢娊處煵⒉皇遣荒苤v,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說,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么,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閱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著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閱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篇2
創造語言環境 反復練習語法
《 新目標英語 》倡導和鼓勵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也就是讓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這套教材圖文并茂、實用性強,交際性強。如八年級(上)中的unit6重點是講授形容詞的比較級,教材中除了少數的幾個例句,根本沒有提到任何語法規則。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到底要不要教學語法?語法教學應受到多大的重視?
我認為應該教學語法,應該重視語法教學。當然,我強調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復到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中去,而是強調培養學習者的語法意識 。widdowson 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語言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部分是綜合的,記憶中的詞塊;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語法規則。語法在語言中起的是調節性的作用,但是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學語法是不可能真正學會一種語言的。事實上,在農村大多數學生在離開課堂之后并沒有多少聽說英語的機會,他們十分缺少環境英語的反復刺激。而在課堂中學到的畢竟有限,如果讓他們掌握了規律,那么在任何時候他們都能通過思考,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繼而形成語言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語交際環境,學生們自然也就能自如地運用。
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篇3
一、背景與主題
新課程標準要求:“以讀為本”,創設由內化——外化的轉換實踐活動,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理解文章準確的語言文字,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引領學生經歷“感受 ——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這是我在這次課例中要研究的主題和方向。
二、教材與對象
實驗教材第七冊《白鵝》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特點——高傲。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致刻畫了白鵝的特點,還善于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對白鵝的喜愛之情。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有一定的語文基本功,具備一定的學習習慣、閱讀基礎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參差不齊,對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的把握就會出現各異或不夠準確。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和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三、討論的問題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社會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感受、理解”事物的特點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更好地讓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去?也就是如何真正貫徹閱讀教學就是一個學生“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讓學生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ㄏ旅,以本校老師執教的《白鵝》第一課時為例,談談我對上述問題的一點探索。)
四、案例與評析
1、閱讀教學是“感受——理解”語言的過程。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理解語言文字,體會事物的特點。開始上課時,教師讓學生讀背學過的古詩《詠鵝》,并播放白鵝活動的圖片及視頻,從讀背中感受,從看中加深理解,使學生對鵝有個形象的認識。
在檢查預習時,學生對生字新詞“凈角”一詞相對難理解,教師先指導讀音,再利用有關圖片和戲劇短片讓學生對“凈角”有個形象的理解,接著用“角”按讀音組詞,最后請同學扮演凈角走路的樣子。教師就是這樣用直觀的形式讓學生感受、理解生字新詞,繼以積累、運用字詞。字詞是構建語文大廈的基石,四年級的閱讀課,識字教學也不能放松。
在教學第一、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先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用一兩個詞概括出來,再默讀,想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引導學生從讀中感受中心句、過渡段在文中的作用,從總體上理解、把握課文內容。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讀感受、理解白鵝的特點,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在教學第三、四段時,抓重點詞句反復讀,多種形式讀,品讀,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白鵝的高傲的特點。教師要求學生用“——”劃出描寫白鵝叫聲、步態高傲的詞句,反復品讀,并想象和扮演白鵝的叫聲和走路的樣子。這樣,學生對白鵝的特點有更清晰的認識,印象更深刻,理解得更加準確。
2、閱讀教學是“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最終目的還是落到積累、運用語言上。教師引導學生多角色讀,抓重點詞句讀,品讀,在讀中除了能感受、理解課文內容和事物特點,同時也是一種積累語言、學習表達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讀,分析、理解鵝叫聲、步態的特點的時候,學生在反復受到刺激下,不但熟讀成誦,積累語言,還能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事物的特點寫,必然會模仿作者的寫法,運用到語言實踐中。
在這節課的結尾部分,教師還設計了小練筆:如果你是一只白鵝,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教師用好了這個資源,創設由內化——外化的轉換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語言和運用語言。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過程就是一個引領學生經歷“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
五、課后反思
本節課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語文味濃,教學效果好。
1、體現新課程標準“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多讀,多種形式讀,品讀,有層次地讀,讓讀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創設由內化——外化的轉換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動筆畫詞畫句,找中心句、過渡段,體會這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教學扎實,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讀中感受,從讀中分析理解,從讀中積累知識,從讀中學習欣賞和評價,從讀中領悟作者的感情和表達方法。
4、有切實的動筆寫的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寫作習慣。教師使用寫話卡,發揮了教師的創新思維。
5、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潛能,讓學生感受、理解白鵝高傲的特點,積累、運用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手法,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但是,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有缺陷的藝術。
1、語言不夠簡練。教師在引導不夠到位時,還會自己說前半句讓學生接后半句。
2、強調學生的體會與自己的一樣。我們可以允許學生有多樣化的說法,培養學生個性化。
3、對學生評價的語言較單一,只有“好”或“不錯”這樣的詞語。
4、由于花過多的時間在讀的方面,后面的練筆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