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獲
案例:上學期期末有學生向我反映:兩個平時比較調皮的男生在用剛發的英語單詞卡片“賭博”。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生氣,剛想大發雷霆,狠狠的批評他們,忽然我想玩牌這個活動學生都非常熟悉都經歷過,如果我加以引導,改變他的性質,它未必不是一個游戲的好題材。
于是課后,我將學生所謂的“賭博”進行了修改,成了一個有競爭性的游戲:四人為一組,每組準備一疊卡片,將學習的卡片平均分給每人,一個一個輪流出牌,出示一張卡片,并讀出它的發音。如果讀正確了,就可以將此牌打出,若讀錯了,其他三人幫住糾正,并要求收回此牌,并失去一次出牌機會。一人將手中的牌全部出完時,游戲結束,此人為勝。
游戲準備完了,我就開始應用到課堂了。首先對這個現象進行批評,但是我沒有點名的批評,這時我發現他倆的臉色稍有變化。然后我給學生來個轉折:“但我也要感謝著兩為同學,他們讓我發現了一個新的游戲讓大家來玩,以后,你們如果有自己想玩的游戲可向我提建議,但是不能違反紀律,同學們好奇的問我什么游戲,當我說出游戲名稱”打牌”時,學生們個個瞪大了眼睛,特別是在上被“抓”的兩個男生,更是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不相信我不但沒狠狠的批評他們,還讓他們玩被禁止的游戲。游戲是,同學們的興致很高,意想不到的是平時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幾個同學居然也來了勁,紛紛舉手向我請教,因為不能馬上出被請教過的“牌”他們都非常用心的記著,課堂上充滿了朗讀聲,捧腹大笑聲,游戲結束時,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這堂課比以前任何一堂可的效率都高,后進生的進步特快,這是我所設計的課堂游戲中最成功的一次。我發現打撲克的倆名學生也非常認真。
反思:
許多游戲來自生活,涉及到個人,競爭性強,是學生自己樂意玩而并非教師要求玩的游戲。由此,我覺得我們教師在設計課堂游戲時,不要為了游戲而游戲,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貼近生活的題材,設計一些易玩的游戲,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不妨聽聽學生的建議,他們會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