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食物(小班整合方案)
好吃的食物
一、主題的產生原因及理由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小,初次離開家庭,參加集體活動,常有幼兒在入園前鬧情緒,所以,家長常用食品來安撫他們的情緒。有一天,劉瀚澤帶著一種上海的特產“粽子糖來園,小朋友見到了,紛紛議論起來:你的糖哪兒買的?叫什么名字?我怎么沒見過?我吃過上海的五香豆,我吃過肯德基……從孩子的話題中,我們注意到了孩子的興趣點,那就是食物。
每個人都需要食物,食物是我們成長的原動力。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食物的選擇往往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與發展。食物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們比較熟悉,資料也容易收集,而且我們班偏食的幼兒很多,借此主題的開展,使幼兒明白各種食物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孩子不偏食及珍惜食物的習慣,形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二、預知的教育目標
1、充分利用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認識常見的食物,培養孩子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
2、教育幼兒不偏食,不挑食,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3、了解食物與人們的關系,知道珍惜食物。
三、預知的學習目標
1、能說出幾種食物的名稱,感受食物的豐富多樣。
2、知道常見食物的種類,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3、學習購買食物的基本程序,體驗購物的樂趣。
4、鍛煉幼兒肌肉的抓握能力,享受涂畫的樂趣。
四、主題準備
展示臺
活動區材料
家長工作
親子活動
1、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食物的圖片、圖書資料
2、幼兒的作品
一、益智區
1、大胃王食物圖卡。
2、食物配對、分類游戲。
二、美工區
1、提供橡皮泥,供幼兒搓圓、做年糕。
2、提供畫紙、畫筆,讓幼兒畫卡片。
三、語言區
1、有關各類食物的圖片、圖書。
2、有關販賣食物場所的照片。
3、有關飲食習慣的圖書。
四、展示區
1、張貼兒歌掛圖、食物海報。
2、收集好看的食物圖片或是與食物有關的畫。
3、張貼或展示幼兒作品。
1、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食物的圖片、圖書資料。
2、利用假日帶幼兒一同到菜市場、超市購物。
3、鼓勵孩子喜歡吃各種食物,不偏食、不挑食。
與幼兒合作,利用廢舊物品做食物。
五、主題網絡圖
細嚼慢咽
定時定量
不偏不挑
食物的聯想
好吃的食物
飲食習慣
購買食物的場所
常吃的食物
餐前
餐后
餐中
早餐
晚餐
午餐
六、活動實例
活動一常吃的食物
設計思路:
每個人都需要食物,食物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而且孩子們對食物非常感興趣。但是很多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特別是對蔬菜、肉類、面食類食物偏食嚴重,為了讓幼兒初步認識不同種類食物的營養成分,糾正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設計了下面幾個活動。
活動過程:
1、一定要喝牛奶
今天有一個小朋友過生日,一大早她的媽媽就提來了許多東西,有蛋糕、樂利枕牛奶、山楂片。孩子們一看見,就嘰嘰喳喳談論起來。晨談結束,他們仍然意猶未盡,就開始下面的活動。
瑾:老師,袋裝那個是牛奶嗎?
玥:是,我媽媽說叫樂利枕牛奶。
睿:我們家也有。
淳:我也吃過,媽媽買的。
師:喝牛奶有什么好處?
溪:可以長高。
宇:可以長胖。
奇:不會生病。
筱:我媽媽說,可以補鈣。
然:要長高,需要補鈣。
師:牛奶對我們有那么多好處,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堅持喝牛奶。
……
活動評析:
在活動中,幼兒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簡單地進行議論。在議論中,幼兒知道了牛奶對人體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