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園本課程研究教案:綜合活動“好吃的蔬菜”
案例背景與設計意圖:
我園地處農村,小朋友家的房前屋后,都長滿了新鮮的時令蔬菜,因此小朋友對蔬菜都比較熟悉,但孩子對蔬菜的外形特征以及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蔬菜的特征顯得比較欠缺。孩子們的交往能力不強。故設計此活動。
一、名稱:好吃的蔬菜
二、目標:
1、通過買菜活動,鞏固對常見蔬菜的認識。
2、愿意與同伴交流對蔬菜的認識,嘗試制作蔬菜拼盤。
3、教育幼兒愛吃蔬菜,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三、準備;
1、各色蔬菜,買菜用的小籃子若干。
2、制作蔬菜拼盤用的小勺、牙簽、人手一只小碟子、干凈的、熟的、蔬菜若干。
3、錄音機、磁帶。
四、重點與難點:
1、重點:對蔬菜的認識
2、難點:嘗試制作蔬菜拼盤。
五、過程:
(一)買菜活動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我要去買菜,你們去嗎?
買菜的時候,老師有兩個要求:1、我們要向買菜的阿姨(聽課老師扮演)說清楚菜的名字。2、要說清楚買幾個(棵)。
(二)交流活動
1、交流買的菜的名稱及外形特征。
師:你買的是什么菜?它是什么樣子的?說給小朋友聽一聽。
師小結:我們買了許多蔬菜,有------有------還有------并領幼兒學說句型。
2、討論自己喜歡吃的蔬菜。
師:你喜歡吃什么蔬菜?為什么?師小結:許多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植物纖維,葉綠素等,對我們人體發育生長有很大的好處。
教育幼兒不挑食,做道樣樣蔬菜都要吃。
師::這些蔬菜現在就可以吃嗎?蔬菜可以怎樣吃?
師:有些蔬菜可以生吃,有些蔬菜要燒熟了以后才好吃。可以生吃的要洗干凈再吃。
3、跟音樂表演:辦家家。
師;才炒好了,看老師將自己喜歡的變成什么了?(老師邊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邊制作蔬菜拼盤,后欣賞一組蔬菜拼盤)。
4、提出制作蔬菜拼盤的要求:
(1)不可用手抓菜,要用牙簽和調羹幫忙。
(2)牙簽不能對著小朋友,要注意安全。
(3)拼盤用的蔬菜不可浪費。
(4)蔬菜拼好以后,互相說一說,說完以后在吃。、
5、幼兒制作蔬菜拼盤。教師指導,了解幼兒制作蔬菜拼盤的情況,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述自己的制作。
6、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交流同伴的蔬菜拼盤。
7、幼兒互相分享制作的蔬菜拼盤,交流自己的感受。
課后反思:
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通過與聽課老師的交流,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孩子們在活動中想說、敢說、愿說。有利于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同時孩子們對蔬菜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能用語言描述蔬菜的特征,特別是平時不喜歡吃蔬菜的小朋友,也喜歡上了蔬菜。在制作拼盤的過程中,對孩子們的飲食衛生教育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