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我奔跑》主題班會
《高三,我奔跑》主題班會
0424
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睜開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跑得更快。而在同一時刻,獅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里的是,我必須跑得再快一些,以追上更多的羚羊。于是,幾乎同時,羚羊和獅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跑去。一個拼命地跑,一個拼命地追,為什么?一個害怕被吃掉,一個害怕被餓死。
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處處都是千帆競渡,處處都是蕓蕓的眾生。生活是公正的,又是極其殘酷的,在人生的每一道驛站,每一瞬,我們若消極懈怠,不思上進,必將被拋的老遠,或是淘汰出局,或是被生活碾碎撕爛,體無完膚。因此,無論你是羚羊還是獅子,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就要毫不遲疑地向前奔跑。
面對高三,面對這個必將決定每個學生今后生活狀態和人生軌跡的階段,你也必須“奔跑”,因為:
奔跑是一種學習方式-----集中精力,要事為先;
奔跑是一種做事原則-----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奔跑是一種精神追求-----挑戰極限,勇創一流;
奔跑是一種理想信念-----相信自己,拼搏必勝。
奔跑是一種學習方式
-----集中精力,要事為先
在一望無際的非洲拉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撲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著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窮追不舍。在追與逃的過程中,非洲豹超過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邊驚恐觀望的羚羊。但對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卻像未看見一樣,一次次放過它們。終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兇悍的非洲豹撲倒了,掙扎著倒在了血泊中。
故事里那只豹子對目標專一的做法顯然是明智之舉,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目標專一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試想豹子中途看到這只好,便去追趕這只,看到那只好,又去追趕那只,被追趕的一只只羚羊起跑速度一定很快,由于豹子體力在不斷消耗,就會把貪得無厭的豹子甩到身后,最后哪只羚羊都不會追到,還落個筋疲力盡而又非常懊悔的下場。其實,我們生活中經不起誘惑而中途改變目標的事例可以說數不勝數,就像豹子中途追趕一只只羚羊的下場,應引以為戒。我們平時做事在目標選定好后,要像豹子追趕羚羊那樣專一,要有堅定信念和足夠的信心,并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來,只有緊追一只羊才會距離你的目標越來越近,才會實現自己的理想,特別是那些做事猶豫不決的人更應從中有所受益。
奔跑是一種做事原則
-----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記得當記者詢問日本一位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獲得冠軍的秘訣時,這位運動員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憑智慧戰勝對手。那么,冠軍的智慧是什么呢?10年后,這個謎在他的自傳中找到了答案:比賽的時候,他并不把離起點42.195公里的終點看作終點,而是在比賽沿途定下若干個點,每一個點是一個終點,每一點也是起點。這樣,初沖出起跑線的那種感覺,那種意識,在每一個點上都得以持續。而每接近一個點時,那種沖刺的感覺,拼搏的意識,在終點尚未來臨時已經加強,這樣也就勝券在握了。
把距離分割,把目標分割,這是世界冠軍戰勝對手的智慧,那沿途的一個個小目標也鋪就了世界冠軍成功的道路。同學們,我們的學習也應該這樣,首先確定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個學年的目標,一個學期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乃至一天的目標,這樣,學習起來才有了努力方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才會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奔跑是一種精神追求
-----挑戰極限,勇創一流
美國amherst學院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一觀察它逐漸長大時,能抗住多大由鐵圈給予它的壓力。當初實驗員估計南瓜最多能夠承受500磅的壓力。在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就承受了500磅的壓力,第二個月,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當它承受到磅的壓力時,研究人員開始對鐵圈進行加固,以免南瓜把鐵圈撐開。當研究結束時,南瓜承受了5000磅的壓力時,瓜皮才因為巨大的反作用力產生破裂。當他們取下鐵圈,費很大力氣打開南瓜時,它已無法食用。因為試圖想突破重重鐵圈的壓迫,南瓜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為了吸取養分,以便于提供向外膨脹的力量,南瓜的根系總長甚至超過了8萬英尺,所有的根都不屈地往各個方向伸展,幾乎穿透了整個花園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