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信息教學反思(十五)
上完周五的最后一節課,我覺得一陣輕松,又可以休息兩天了。我在等著最后幾個學生離開機房,所以漫不經心地在網上漫游。過了一會兒,教室里沒有聲音了,我以為同學們都走了,站起來正要離開機房,突然看見一名女同學還在靜靜地坐在那兒,怯怯地看著我,憑感覺我知道她一定有事要對我說。我走過去親切地問她:“有事嗎?”她才吞吞吐吐地跟我說:“田老師,你能幫我輔導輔導嗎?我計算機一點都不會。”我以為是這節課的內容她沒掌握,就把這節課的內容在電腦上顯示出來,問她:“是不是這節課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你可以指出來,我給你再講一下。”她說:“我都不會,考試肯定是D了。”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我是既驚訝,又有一點點驚喜,驚訝的是這一學期都過了大半了,她現在才跟我說她都不會;驚喜的是教了快三年的書了,還沒有看到誰為我們信息技術學科急得掉眼淚的。我趕忙跟她說:“不要哭,慢慢來,一點一點來。”我問她:“我上課講的內容你能聽懂嗎?”她說:“基本都能聽懂,就是操作不行,有時候一節課布置的操作任務完不成,到下節課又忘得差不多了,磨磨蹭蹭的接著做,這樣,新布置的內容又完不成。”這樣越積越多,現在成了“爛攤子”,她覺得自己無法收拾了,才想到找老師幫她輔導輔導。我一邊安慰她說:“先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一邊幫她從最新的知識點開始拾,不會的就示范給她看,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然后再讓她操作,我在旁邊指導,看她那操作,真不像是上了快一學期的信息技術課,有的鍵位找不著,有的常用鍵不知起什么作用。在講到Word內容時,怎樣選定文字,怎樣刪除文字,怎樣空一行,怎樣加標題,怎樣在行首空兩格,這些最基本的知識點都不知道。我實在忍不住地問她:“其實這些我都講過的,就是不講,你們小學也應該學過的?”她說:“小學就是沒學,連碰都沒碰過計算機。”我又問她:“那你上課記筆記嗎?”她說:“沒有記。”我有點生氣,對她說:“你的基礎比別人差,你應該笨鳥先飛呀!平時記一下筆記,實在來不及操作,課后有時間,可以來操作呀!”就這樣,邊說邊教,不知不覺,已經暮色沉沉,華燈初上了,這次的輔導才告一段落。回家的路上,我不再輕松,相反的是迷惘和沉重,怎么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難道我沒有責任嗎?在深刻的反思之后,我才發覺,我在上初一的第一堂課時就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對學生作個真正的了解。因為初一的新生來自不同的小學,因各學校的客觀環境不同,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程度就不同,他們所掌握的信息技術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對電腦的基本操作已經很熟練,有的卻從來沒有上過信息技術課,連鼠標都捉不住。而我從來沒有根據學生的差異來面向具體對象,只是統一進行教學,把相同的任務布置給每一位學生,這樣,任務簡單了,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累得慌”。而且我也并沒有真正深入了解每堂課的教學情況,有時課堂看到的也只是一種假象,在學生操作時,轉幾圈看一看,覺得大部分學生還可以。沒想到這種所謂的了解真是誤差太大了。這位女生是勇敢的,她敢于找到老師請教不會的內容,而那些不會又沒有跟老師溝通的學生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