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愛你也容易——漫游電腦世界
十年前,我看到一所職業駕校招生廣告里有這么一句話:“未來的人才,必須具備三種基本技能才能立足社會,那就是會駕駛,懂電腦、英語。”當時我只覺得這個廣告有些言過其實,尤其是對于“懂電腦”才能立足社會,更是難以理解,似乎自己一輩子都用不著和它打交道,但是,一個小故事改變了我的這一觀念。學生給我出難題
我們學校的“日月星”文學社每期出一本校刊,班上同學的寫作熱情都很高,很多學生積極投稿,學生的來稿老師都要三番五次地指導他們修改、謄寫,師生雙方的任務都不輕,我也每期都為這個大任務傷透了腦筋。有一個星期天,羅李同學打電話對我說:“李老師,我的作文打到電腦里去了,我想發伊妹爾給你,請幫我修改修改再發過來吧,免得和以前一樣改來改去一點都看不清楚,還要我再謄寫,多麻煩。” 伊妹爾?我一時不知什么意思,又怕在學生面前丟丑,于是裝作沒聽清楚(而不是沒聽懂)的語氣反問:“電話聽不清楚,你再說一遍。”“發電子郵件。”其實我還是不懂,但為了掩飾自己的窘態,我做出很在行的樣子匆匆掛了電話。幸好丈夫當時就在場,他告訴我,就是通過網絡收發信件,雙方只要知道對方的電子郵箱,就可以隨時收發郵件,和平常通過郵局收發信件一樣,一點也不奇怪。一下子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多么淺薄無知。我趕緊打了個電話過去,把丈夫的郵箱告訴了他,幾分鐘后就收到了他的文章。整個下午,丈夫就在一旁教我怎樣利用伊妹爾、QQ指導羅李同學修改文章。這真是一個和學生交流的好辦法!我以前對電腦望而生畏,總以為自己既學不會,也沒有必要學,只要全心上好每一節課就行了,這一次學生給我出的“難題”對我產生了很大的震動——不加強學習,會受淘汰呀!這一刻,我這個“電腦盲”萌發了要學會電腦的念頭。
教學相長學電腦
既然下定了決心要學,那就一定要付出實際行動。我稍稍分析了一下學習環境,還比較樂觀,于是我就送給自己這幾句話:
“三人行,必有我師”——向丈夫、同事學。丈夫是個電腦高手(我曾經被他嘲諷為不學無術之徒就因為我不愿學電腦,但我內心還是承認他是“高手”),且他早幾年就耐著性子激勵我學電腦,在家里有他當老師,定會不遺余力教我,我也用不著怕外人笑話;我們八年級語文組是一個非常團結合作的集體,學習氛圍很濃厚,尤其是周練、黃先科等老師,他們的信息技術都比較精通,且對待同事很熱情,從他們那里,我學會了制作課件等。
“不恥下問”——向學生學。我們班上有一些同學對電腦很感興趣,知識很豐富,特別是黎威、張思原、沈煬等同學,制作網頁、幻燈片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以前在課堂上使用電腦,有時出了一點小問題,我嚇得不知所措,可他們隨時都可以幫我解決好,下課后還興趣盎然地教我動手操作怎樣來解決一些相關問題。剛開始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尤其是某些在學生看來是很簡單的知識,但我這個老師還要反復操作才掌握得了的時候,但我馬上又鼓勵自己:學無止境,信息技術是新知識,學生思維敏捷,頭腦靈活,且有興趣,他們當然接受得快;我年齡大,比他們學得慢,不足為奇,學生不會笑話我的。時間久了,我發現從學生那里我真學到了不少,他們不但不笑話我,聽他們的語氣,似乎還很佩服李老師的學習精神呢!
在同事和學生的幫助下,我不但通過了信息技術高級考試,而且掌握了課件制作、網絡通訊等技術。
我因電腦更精彩
我一直理直氣壯地(我曾經為逃避學電腦找到了很多借口)宣稱學電腦無用,在電腦世界里蹣跚了一年后,精彩的網絡世界讓我的“誓言”不攻自破。現在,我想說的是——電腦、網絡,讓生活和工作更精彩了。
有了你,我的課堂更有吸引力。記得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有學生提議要我教他們唱這首歌,我不會唱,學生又強烈要求,怎么辦呢?有了,我趕緊到網上下載,歌曲放出來了,既給自己解了圍,又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當然,還有一些自制的課件,也使課堂增色不少。
有了你,我的生活更有樂趣。在QQ世界里,我是學生的親密網友,可以走進他們的心靈芳草地,談學習,談生活,甚至是某一個羞澀的秘密;在中國同學錄里,久違的同窗好友會送來一句句溫馨的祝福;累了時,下載幾首歌曲聽聽,也比較愜意……
切身的經歷,真實的故事,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句話——“人活九十九,還是學不足。” 社會在前進,教育在發展,學海無崖,我們應以“樂”為舟,以“行”為槳,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既服務于教育教學,又營造快樂的人生。